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萍

  摘要: 建构主义的核心理论认为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解放课堂,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阅读教材的文本,荟萃着文学殿堂的最美乐章,渗透着人类文明的智慧和良心。当我们打开课本,面对这一篇篇蕴含人类深厚文明的文本时,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该怎样把文学的华美乐章奏给学生?我们迷茫过,失败过,并且现在依然在徘徊,在探索。阅读是活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对话,更是人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关于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为结构主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jet)是当代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他提出简单的刺激―反应公式,即“反对把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看作单向关系,而认为刺激和反应是一种双向关系,刺激加之与同化的结构而引起反应”。之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等人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皮亚杰的理论,为其实际运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①
  (二)关于知识本质的建构主义释义。
  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不是在说明真理,只是一种假设,是学习者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并结合学习者个人所面临的具体情境而进行的一种合理化的解释与假设。因此,知识的存在形式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并不是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的。从这一点上讲,知识具有主观的性质。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暂时性的,知识的主观性与变化性也反映出学习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而不断调整学习者本人原来的知识结构,使其更好地适应生存,所以建构主义声称“掌握知识就是为了生存”。②
  按照建构主义对知识的认识,知识是主观的,它是学习者个人原有认知经验在具体学习情景中的一种合理性解释、假设和再生。所以,“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复制和再现的,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③相对而言,学习者的原有经验、面临的学习情境、社会情境等都是学习者个人获得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只有这些条件还不够,学习者还需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顺利地获得知识。学习者仅有个人的知识建构是不完全的,如果借助于与同伴之间,与成人间的相互作用则能更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建构。④
  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为只有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知识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原则主要有:1.引导发现。建构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地改变它。2.注重群体。认知结构还产生于集体的积极商讨过程中,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自身经验的理解,发现认知的不协调性,通过集体对于认知的共同理解来获得认知与知识之间的协调。⑤
  
  二、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会得到很多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对文本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这是正常现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见解可以借鉴,但是当面对问题时,他们仍然会基于自己以往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他们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这种建构过程只能由学习者自己完成,他人不能代替。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地改变它。
  阅读一篇文章,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前理解”(原有认知经验)来对文本进行分析。“前理解”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存在于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接受这种理解的多元化,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经验,简单生硬地把外部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把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积极引导他们正确探究文学作品的“弦外之音”。
  (二)采用正确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把现成的答案交给学生,即使是提问式的师生对话,也是在引导学生进入我们的思维轨道,至少是引导学生思考预设答案的产生过程或者是思考答案的合理性。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它需要学生在这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意义。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解析式、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尊重他们的原初体验,引导他们积极探究文本;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来进行的,我们也要采用各种方法鼓励、促进、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⑥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
  (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我们主张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主张学生自主阅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任由学生随心所欲地解读文本,无限演义文本意义。文本是以语言为表征的符号结构,作为一种历史流传物,它潜在着一定的审美的、道德的、政治的或其他的意义。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以及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认知个性。学生的多元解读也必然带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阅读经验,这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我们在承认这种差异的同时,还要清楚这种差异不能无限衍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建构主义教学不是学生个体经验水平上的盲目摸索,人类的科学文化不能由此获得,它需要教师的干预。事实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常常显露出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或是受偏见的影响,对文本的解读处于感性层面,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原有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转化、升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应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感悟。
  
  注释:
  ①喻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09.05:62.
  ②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潮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8.
  ③同上.
  ④常海.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教材知识的理解[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2).
  ⑤邱少珠.后现代理论下的语文对话教学反思与构建[J].工会论坛,2008.5,VOL14,(3).
  ⑥郭亚丹.建构主义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参考文献:
  [1]郭亚丹.建构主义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邱少珠.后现代理论下的语文对话教学反思与构建[J].工会论坛,2008.5,VOL14,(3).
  [3]喻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09.05.
  [4]常海.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教材知识的理解[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2).
  [5]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潮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