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及其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艳

  摘要: 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改革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积极研究及汲取国外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的经验,认真分析国外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更有效地实施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改革。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启示
  
  1.引言
  
  前不久,国家义务教育《中小学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革现行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促进教学不断提高的,促使课程不断完善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并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改革实验。然而,从目前我国中小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来看,形成性评价实践存在着很多问题,课程评价的研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本文旨在综述国外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给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中形成性评价实践的启示。
  
  2.国外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热点问题
  
  2.1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教学中实施后对学生的影响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观察、提问、自评、互评、档案袋。大量的研究(Black &William,1998;Crook,1988,Yongqi Gu,2007)表明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教学中实施后:
  (1)有显著的促学作用。
  (2)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整,有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3)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影响。
  (4)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自我效能感有影响。
  (5)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学习风格有影响。
  (6)对学生的课程、活动或者未来的职业选择有影响。
  
  2.2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在关于如何在中小学有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价,大多数研究者(如:Stiggins,2007;Chappuis,2005;Black and William,1998; Sylvia Green,2006)认为有以下两步:(1)让学生知道自己目前学习水平如何及下一步的努力目标;(2)监控和鼓励学生采取行动来弥补不足,缩短目前英语水平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差距。
  2.2.1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及下一步努力目标。
  目标决定努力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及下一步努力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教师反馈及学生自评或互评。
  2.2.1.1教师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教师整个教学计划应基于形成性评价所收集到的证据,而不是教学大纲。教师反馈质量直接决定形成性评价的效果(Bangert-Downs,Kulik& Morgan,1991;Sadler,1989)。有效的反馈和成功紧密相连,它让学生知道弥补不足的诀窍(Bloom,1984;Brown,1994)。RuthButler(1988)对学生作文的三种不同的评分方式的实验研究表明:反馈中只给评语的学生学习进步最大,而反馈中只给分数或给了分数和评语的学生学习没有一点提高(转引自 Paul Black& Harrison,2003)。因此,为了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效能,教师应该减少评价性反馈(evaluative feedback)(如:“B+,优”或者“你这方面努力不够!”等),增加描述性反馈(descriptive feedback)(如:“你在演讲时眼睛应该看着群众。”“你作文的语言不是很流畅!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好。”)。通过这种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水平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这种反馈主要集中于书面作业。在给予反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书面任务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要点的理解。
  (2)描述性反馈应该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并指导学生如何提高不足。
  2.2.1.2学生自评或学生间的互评
  通过自评或互评,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的强项和不足,从而知道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助于培养元认知技能,提高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自评或互评。在举例子时,教师可以:
  (1)告知学生教师将用来评价学生作品的参考标准。
  (2)选择集中在参考标准的一个方面。
  (3)发给学生一个匿名的好的作品,但不要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好的作品,而是让学生自己参照参考标准独自给这个作品打分,并在旁边写下打分的理由。
  (4)学生独自给作品打完分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评分标准中的语言来向彼此解释评分的理由。
  (5)让学生自愿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评分及评分理由。
  (6)发给学生一个匿名的差的作品,然后让学生重复以上的步骤,集中在参考标准的同一个方面。这样反复地发给学生好的和差的作品,让学生评分,直到他们完全了解评分标准及评分背后的基本原理。
  2.2.2监控和鼓励学生采取行动来弥补不足,缩短目前英语水平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差距。
  这一步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应该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在知道自己英语不足之处后,没做任何反应,也没采取任何行动,那么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就算失败。只有当学生采取行动去弥补不足,缩短目前英语水平与下一步奋斗目标之间的差距时,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才算落实。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监控学生的行动:
  (1)鼓励学生进行集中性的修改。教师通过例子让学生完全了解评分标准及评分背后的基本原理后,发给学生一篇匿名的差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提出修改意见或是对文章进行修改。然后让学生按照同样的参考标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或提出修改计划。
  (2)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教师反馈的反应。
  (3)建立学生档案袋。
  
  2.2国外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Black & William(1998)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具体如下:
  (1)教师鼓励零散知识的“死记硬背”,过分强调“教知识”,不重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理解力等。
  (2)教师从不反思自己所收集的评价信息,更不愿同同事一起交流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3)分数排名功能被过度强调,促学功能被冷落。
  (4)评价方法倾向于常模参照方法(norm-referenced approach),而不是标准参照方法(criterion-referenced approach)。学生之间的竞争被过分强调,而学生个人语言水平的提高被忽视。
  (5)教师反馈主要为“评价性反馈(比如:一个分数:85、98等,或一个等级:A、B、C等)”,“描述性反馈(比如:对作业的一些客观的评语)”很少。
  (6)教师在掌握和追踪学生的学习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7)大多数学生抵制形成性评价观,不愿主动参与活动、构建知识,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近来一些关于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提问和书面作业上,教师重视“低水平的目标”(主要是记忆能力),几乎不关注学生的推理和批判性反思能力(Stiggins et al.1989;Schilling et al.1990;Pijl,1992;Bol & Strage,1996;Senk et al.,1997)。英国和希腊小学的形成性评价实践也有同样的发现。教师的记录注重的是学生作业的“量”,而不是“质”(Bennett et al.,1992;Pollard et al.,1994;Mavromattis, 1996)。加拿大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尽管教师口头支持形成性评价,但他们均认为在当前的教育情境下实施形成性评价是不现实的(转引自Black and William,1998)。比利时小学的形成性评价实践调查发现:教师所采用的标准,如果参照外界标准的话,实际上是无效的(Grisay,1991,p.104)。通过对美国教师的访问发现:在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处于“矛盾”当中。矛盾的根源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给他们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不安全感、恐惧感和挫败感。他们表示在追踪和描述学生的学习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他们还要承受外界“终结性测试”的压力(转引自Black and William,1998)。中国香港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表明:国家统筹管理的系统考试仍然威胁着各个中小学的教学(Wai Ming Yu,K.J. Kennedy, 2006)。

  
  3.国外中小学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启示
  
  3.1 宏观方面:中国整个中小学教育的整体背景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个人问题(Johnston et al.,1995,p.359;转引自Black and William,1998)。按照Carless(2005)的观点,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限制:一是个人层次的,如教师自身的评价知识和观念;二是学校微观层次的,如学校对评价活动的认可和支持;三是宏观层次的,如整个改革环境,如教育改革是否支持新型评价文化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和效用产生影响。因此,中国整体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在中国,如果要在中小学成功地实施评价改革,首先就要改革的是整个的教育环境,营造一种促进形成性评价实施的环境。
  
  3.2微观方面:中小学教师
  在中小学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教师。因此,进行改革的前提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们只有清楚地理解了形成性评价本质,评价情境性问题,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价理论,才能更加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Black,P.,&William,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5,(1):7-74.
  [2]Jan Chappuis.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Assessment[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5,vol.63:39-43.
  [3]Rick Stiggins Assessment Through the Student’s Eyes[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7,vol.64:22-26.
  [4]Sylvia Green From Principles to Practice:Mak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Work in the Classroom 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ssessment Conference, Singapore,2006.
  [5]国家义务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唐雄英.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