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韩国流行艺术引入高职院校韩语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巍

  摘要: 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国内对韩国语人才的需要量与日俱增,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高职院校该如何培养韩语人才,采用何种方法培养韩语人才就成了摆在高职院校韩语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将韩国流行艺术正确地引入韩国语课堂教学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 韩国流行艺术高职院校韩国教学
  
  自1992年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各大高校不仅开设了韩国语课程,有些院校甚至还设立了韩国语系。同时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韩国语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如何打造出具有自己“品牌”的韩国语人才就成了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将流行艺术引入高职院校韩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语言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迅速融入“异语言工作圈内”、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种培养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素材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的韩语人才培养必须开拓思路,寻找更多的教学方法辅助传统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将一些韩国流行艺术元素引入韩国语教学当中,这样可以对传统的韩国语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辅助作用。
  流行艺术又称“波普艺术”,为批评家劳伦斯・阿洛伟所创,他认为这种方式反映了大众的审美观。流行艺术的偶像作品来自日常生活,如家用物品、影视形象、食品、衣服等。流行艺术的特征是画面上没有紧张强度,只有诙谐的模仿。正如苏兹・加布里克所说,流行艺术的美学先决条件是“打乱原来关于题材的既定次序,扩大艺术的边界,把那些迄今仍视为非艺术的因素也囊括进来,如技术、艺术赝品和幽默……”。贝尔引述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一段话颇能概括流行艺术的特征:流行艺术是“通俗的、短命的、消费性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机智而有魅力的恢宏壮举……”。我们讨论得出的结果之一是把流行文化从“逃避主义”、“纯粹的娱乐”、“消遣”的王国里解放出来,而以艺术的严肃性来对待它。这样流行艺术因他的“逃避主义”、“纯粹的娱乐主义”而导致了主流文化、正统文化对其的排斥与批评。而流行艺术又正因其叛逆性、反传统性而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融于青少年亚文化之中。所以流行艺术也就被排斥在了以主流文化为基调的正统教育大门外。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在将这种流行艺术视为洪水猛兽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考虑一下怎样正确引导梳理而不是强硬地反对呢?
  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与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学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于多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学术道路发展为前提,为学生将来能够走上学术研究道路而铺好路、搭好平台。因此,本科院校的外语课程设置将注意力更加集中于语言学原理方面,简单说就是将语法研究作为教学重点。而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语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听说能力。因此怎样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中,掌握这门语言的使用规律,能够融入韩语环境中就成为了高职院校韩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19-23岁之间,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的审美观点”,并且对强加于他们的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审美观念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这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的一种正常表现。与此同时,同本科院校学制为四年的韩国语专业相比,高职院校的学制仅有三年,其中半年还需顶岗实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就少了很多。那么,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韩国流行艺术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流行音乐在听力与阅读课上的运用
  
  流行音乐以独特的形式牢牢地抓住了青少年的心。我们可以运用流行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将其运用在听力课程与阅读课程的教学上。
  (1)流行音乐在阅读课上的运用。流行歌曲由乐曲与歌词两部分组成,而歌词又以其合辙押韵,富有韵律感,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歌曲播放给学生,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将歌词交给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行寻找问题。然后将整首歌的MV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可根据MV的情节对歌词的内容有一个主观上的判断。这时教师进行介入,对歌词中所出现的语法、句型、单词进行讲解,这样可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较深的印象。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来巩固这些新的知识点。同时,因为出现在歌词内的单词、语句常以言语异化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就相应地增加了阅读与理解的难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一定的帮助。但需注意的是,难度不宜过高,因为难度过高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收到的效果也会随之降低。
  (2)流行音乐在听力课上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歌曲,让学生试听。之后教师开始提问关于歌词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再一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自己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在第二次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将歌词给予学生进行阅读。待学生阅读完歌词后,教师便可以开始对歌词进行逐字逐句的“揭秘”。此时也可以采用播放一小段歌曲分析一小段歌词的方法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对歌词中所出现的单词、语法、句型及俚语进行解析。最后让学生在不看歌词的情况下再一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凭借听力与记忆回忆歌词,并且说出歌词的含义。但需注意,这种教学方式不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课文对话式听力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可作辅助教学法在听力课上起到辅助性作用。
  
  3.电影在文化课与口语课上的运用
  
  首先是对文化课教学的帮助。韩剧中人物的生活细节充分地展现了韩国文化的特征,例如,在韩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场景:长辈与晚辈、上司与下属或男性与女性在一同饮酒时,晚辈、下属、女性会侧过身背对着长辈、上司、男性一饮而尽,这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其实就体现了韩国人尊敬长辈与上司,同时又男尊女卑的思想。这种细节捕捉教学可以达到多种目的,如:让学生对韩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留下更深的印象;日常礼节性的细节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异国环境,而这种细节性的生活礼节在课本中却很少能提到。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课上使用韩剧不能一味地从头到尾直接给学生放电影。如果只给学生放电影将会失去意义,学生只会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之内,不会注意细节,这就使得本末倒置,使文化课变成单纯地“看电影”。在文化课上放电影时教师应注意,当在电影中出现异文化细节时便停下来,对学生提问并进行讲解。
  其次,在口语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分段式表演、AB剧表演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手段主要有:一,在放一段电影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再现电影里的一段场景;二,在学生看电影的过程中突然停止,之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完成这一段场景,或者在看完一部电影后让学生自行编排电影的续集来表演;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剧情转折性场景中喊停。之后由在座的学生选择剧情的下一步发展,让表演的学生按照“观众”们的要求继续表演。这时候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表演过程中的错误表述方法进行一一记述,当表演结束后将这些错误进行纠正。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在表演中所出现的错误更加记忆犹新。

  
  4.流行读物在翻译课上的运用
  
  流行读物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这就非常适合在高职类院校的韩语教学中进行灵活运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韩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零起点、学制较短。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信心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就能使学生翻译较为复杂的正式文稿确有难度,而因此就选择简单的文章或索性不进行文章的翻译又成了纸上谈兵。翻译能力是学习外语能力的综合体现之一。如果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而不能顺畅地翻译出文章,势必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与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因此,怎样选择难易度始终的文章给学生做翻译练习也就成了教师应考虑的重要问题。鉴于此问题,笔者建议选用一些较为简短而富有趣味性的文章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而轻小说之类的青春读物就非常适用。起源于日本的轻小说近些年来在韩国得到了文本消费市场的认可,而韩国的轻小说类青春读物又在中国大行其道。青春读物引起轻松的内容与时尚的外形下提供给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上的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青春读物在文本结构上较为简单,多采用平白的叙述方式。其行文构词、语句与内容易解读也较易翻译。而这些特征就恰好满足了翻译课的需求。在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翻译课程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的问题上笔者曾做过实验。笔者在网上下载了一部韩文原版的短篇青春读物。在课堂上笔者并没有提示学生这是什么内容,仅仅是告诉学生这是一部韩国网络流行小说。这时学生就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急于弄懂小说的内容。学生便开始自行翻阅字典查阅单词,翻查笔记寻找语法,通过上下行文推理没有学过的句型的含义。最后笔者再对学生的翻译作出修正与点评。令人意外的是学生将在此篇文章中所学到的新单词、新语法在课堂内就几近消化了七成。在期末问及这一学期给大家印象最深刻、最能提起大家翻译兴趣的文章是哪一篇时,80%的学生选择的就是这篇文章。
  
  5.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韩语教学中或者是其他外语教学中,将流行艺术介入其中并得以灵活运用,可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方式,否定原有的全部教材。这种教学方式仅能作为辅助教学法而存在。
  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个人文化修养的要求也比较高。根据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流行文化或者称为消费文化的东西是廉价的、可工业化复制的。这就导致了这种文化其文化内涵与思想比较低,因此也就要求教师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流行文化、消费文化中同样存在着可利用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打破“文化精英意识”,抛弃对流行文化的鄙夷,适当地将流行文化因素引入课堂中。从廉价可复制的文化消费品中寻找出有用的东西,淘出“金子”。以“拿来主义”为范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成了教师的职责。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的韩国语教学中,将流行文化因素适当地引入教学中,可对韩国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韩国流行艺术的引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学习缺乏认知内驱动力的问题。同时,因流行艺术有着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进程这一特性,起到了辅助教科书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迅速融入异文化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将韩国流行艺术引入高职高专的韩国语教学中是一条可行的辅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J].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J].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