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丽华

  摘要: 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注重实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重实验的操作性,强化学生的探索能力;注重实验典型性,提升学生思维创造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注意力观察力探究能力思维创造力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实现对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体会,认为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心理学证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注意力、能动性持久参与的过程,注意力保持的长短,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内在能动性的强弱,也是教师教学效果高低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化学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心理活动引导到对知识的讲解、对实验的示范演示、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探寻上来。可以利用有趣的化学内容和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强烈的探求欲望。如在讲解钠的性质时,笔者取一小块钠,放置到水里,这时学生会发现,钠在水里不停地转动,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笔者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钠在水里会旋转并慢慢消失呢?”这样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置到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来,并激发了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注重实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形成观察实验现象的一般方法,能够对实验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课堂教学器材,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提高学生观察的质量,达到透过现象、认清本质的目的。如教学分子运动的知识,学生虽然对分子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分子的运动状态还没有形象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具进行形象的展示。如,笔者准备一杯自来水,挤一滴红墨水到水中,这时学生看到红墨水慢慢地扩散,直至整杯水全部变成红色。这个实验形象直观地将分子运动展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强化了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注重实验的操作性,强化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验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要求,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和过程有所了解,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领和步骤。如,在进行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正确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振荡试管等。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化学实验作业对学生理论知识系统的形成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验作业的教学,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实际的实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验的能力。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学生根据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现象能够有效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从而使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实质有了本质的理解。
  
  四、注重实验典型性,提升学生思维创造力
  
  教师通过典型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化学实验现象,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逐步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得出实验结果,并能够解释化学实验现象,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将学生实验的空间和途径进行有效的拓宽和延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布置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课后小实验,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独立思考,动手试验,深入分析。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性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简单的家庭清新剂或制作空气过滤防护口罩等。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初中化学教师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运用化学学科实验性特点,进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