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正全

  摘要: 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以及社会各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本文主要从青少年接受现实的能力、考试焦虑、早恋问题、人际交往障碍、沉溺网络等几个方面简述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诱导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现在的环境比较优越,但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干扰,心理发育方面难免会出现如孤僻、自卑等问题。例如,最近一次对全国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做事容易紧张的有42.73%,对一些小事过于担忧的有55.92%,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的有47.41%,在心情不舒畅找不到朋友倾诉的有67.26%,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的有48.63%。
  确保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包括:1.良好的自我意识。2.有正常的人际交往。3.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4.有较强的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5.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笔者认为,比照以上标准,在当前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下,青少年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心理不健康现象。针对此,我们应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的心理诱导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
  
  一、接受现实能力
  
  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自己不同时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如经济上、学习上、组织活动等方面遇到挫折时,有些学生因此而产生自卑、嫉妒的不健康心理,对这方面问题,教师主要是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我。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人潜意识释放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它是成功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人的核心问题。充满自信的人,在人群中总以“真实的我”的面目出现,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成功是提高自信心的重要条件,也是医治自卑、冲出挫折的良药。为了取得成功,教师应让学生对成功抱有积极的希望,并付诸努力和拼搏;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成功是新的开始,失败孕育着新的希望。
  缺乏自信的人应常对自己说“你和别人一样都有可取之处,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进行成功欣赏,为获得更多的成功树立信心。
  
  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从杭州市科委1999年被揭露的一项调查显示结果来看,在2961名被调查的大、中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考试有厌烦感,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考试焦虑状态,这对青少年的健康危害极大。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
  预防或减轻青少年的考试焦虑,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宏观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造和谐、适度的学校气氛。学校坚持的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分数第一,还是坚持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创造和谐、适度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都很大。
  2.调整期待水平,不要给应试者造成过高的心理压力。调查和实验均证明,教师或父母的期待过高,是加剧应试者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
  3.加强考试前辅导,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应试技能。研究证明,应试者的应试技能如何与其考试焦虑水平高低有一定的关系。
  
  三、早恋问题
  
  中学生早恋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中学教育中的一个顽症。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我国初中生约有15%,高中生约有19%存在早恋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神秘的探奇心理、模仿心理、攀比炫耀心理、感情的寄托、依赖心理等。早恋的危害是严重的: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往往面临着失身或失足的危险;失恋又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对有早恋行为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家长应有爱心、诚心,既不宜放任不管,又不要粗暴压制,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向他们讲明其危害。我们应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早恋数量,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课堂中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开设青春期性心理健课,解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创造男女交往的环境,引导两性学生健康交往;增强学生感情,及时了解师生动态,给他们以父母般的慈爱;要杜绝淫秽书刊及音像制品对学生的侵袭,严格防止低级、不健康格调的歌舞厅对青少年的污染。
  
  四、人际交往障碍
  
  孤僻行为多见于内向型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容易神经过敏,猜疑心重,内心感觉孤独、寂寞和空虚。孤僻个性心理缺陷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究其产生原因,可能与其幼年产生创伤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或家长、教师管教过于严厉,或教育的失误。校正孤僻个性首先要了解具有孤僻个性青少年家庭的氛围,营造温暖和谐的气氛。周围的人尤其是家长、教师对他们要倍加爱护、体贴、关怀,帮助他们从产生孤僻的根源走出来,积极鼓励他们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多参加集体和社会活动,引导他们逐渐从自我封闭的心态中解脱出来。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生活在社会上的任何一个正常人,无不需要与周围的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等关系,发展社会交往对学生人生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显示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其次是有利于身心健康,最后是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沉溺网络
  
  互联网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正面影响主要是:信息海量,可以随意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信息;新闻及时,比电视、报纸快得多;可以免费查询、获得许多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交朋友,以随时获得帮助或提供帮助。负面影响主要有:沉溺于网络,影响学习和健康;网上精华与垃圾并存,青少年自我抵御能力差,易受不良信息侵害;被坏人欺负;网恋现象。
  对上述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不沉迷上网。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沉迷上网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教育学生有必要才上网;其次,要让学生牢记,学习是第一位的,上网绝对不能影响学习。
  2.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应引导学生浏览与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健康网页,根据不同的年级,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网站和网页。
  3.善用网上聊天室,注重语言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目的地进入聊天室,有选择地结交学习的朋友。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智地对待网上的不良诱惑,在吸取各种精华的同时自觉抵制不良东西的侵蚀。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秘书处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李玉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6-37.
  [4]莫旭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试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5]吴红顺,沈大山.浅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0-52.
  [6]曾平.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反思[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4):37-39.
  [7]赖新生.高效学生使用互联网应注意几个问题[J].三名师专学报,2000,(4):47-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