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功尉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激发兴趣主体地位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体育课是“活动类课程”的性质,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到大自然中去生动活泼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在目前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化改革,并突出了“健康”目标,充分发挥了体育课健身功能。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标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联系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须课程。这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强调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增进身体健康,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一到两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这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更为重要。因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以惊人的毅力专心致志地去实现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尽可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要求,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了解男生爱打篮球、踢足球,女生爱打羽毛球的基础上,统一要求慢跑1500米。学生为了得到被允许打球、踢球的奖励,五个班的试验结果都做到了队伍整齐有序,没有中途掉队现象,100%的学生跑完全程,且个个运动情绪高涨。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适合自己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多让学生亲身参加体育锻炼,尝到运动的“甜头”,才能达到主动参与的目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养成习惯之后,每次锻炼都是自然行为,不需要主观意志强求自己去锻炼。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体育教材的娱乐性、趣味性,巧妙地设计课堂,使课堂上呈现活力和魅力。如:跳绳比多比快、投篮比命中率、足球打门比准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我们在课堂上应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我组织学习和锻炼,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和运用知识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能够在认识世界发展与需求同自我现状的矛盾的基础上唤醒自己,提出自我奋斗的目标,促进内部矛盾的转化,做自我发展的主人。
学生主体地位的弘扬,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传统教育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化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过程,不可割立开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学生只有在课堂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从而达到敢想、敢问、敢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有求知求练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组织运球接力的游戏,让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运球,然后讲解运球方法的要领,并示范动作,让其他学生观察并体会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再继续练习。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思考,主动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能发挥主体作用,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根据这个差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发扬他们个性中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使他们的活动朝着合理而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要做到这样,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抓住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分组教学。学生在学习体育活动中,常常产生成就性需要、自尊性需要、独立性需要和创造性需要。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引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跳高课上,可以分成不同高度组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学生在达到自己第一高度后,再去下一高度组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产生成就感,从而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性需要。
根据新课程要求,学习成绩的评定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体育知识技能的评定,而且应包括情感、态度、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1)体能。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又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2)知识与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运用情况。(3)学习态度行为。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和学生在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规范。(4)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理解与尊重他人等情况。
贯彻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必须有新的理论做指导。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与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4.
[2]刘知音.中学体育“新教材”的使用策略与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