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韦锦绣
摘要: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等医学人才,中等卫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忠于教育,热爱学生。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中等卫校
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中等卫校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那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呢?
一、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德育应是教育的第一位,它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很重要。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逐渐形成与完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而教师的道德修养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常常以教师为模仿对象。因此,要培养具有较高品德修养的学生,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多是照本宣科,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联系不紧密,特别是一些课程几十年如一日,根本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对学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不能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较粗糙、单一,无创造性,无动手能力,常受到用人单位批评。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工作中积极进行尝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1.教学应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传统教学一贯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学生的“学”却处于次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适应教师。而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思想要转变,教学要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由教师去适应学生。教师在教学要起主导作用,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灵活的、多样的、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好学生。
2.教育过程要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培养一群会考试的“机器”。其实,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身体、心理、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中等卫校培养的是面向农村基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不论是简单的肌肉注射、伤口缝合,还是复杂的外科、妇科手术,都需要动手操作。而目前的状况是,多数学生为不能升入高级中学的初中生,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综合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弱,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多重理论而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从职业能力的培养出发,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能只是坐在教室里用耳朵听,还要多走进实验室,走进病房,用眼睛看、用手做。这对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新颁的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大纲中已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例。
三、全面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
1.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
由于传统的中等医学教育模式已和目前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在新的形势下,不少教师发现,仅靠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是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从多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校方面也应提供一定措施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教育。例如,我校领导班子始终重视师资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认真制订师资专业培养工作计划。近几年来每年都至少派出1―2名中青年教师到外地大学或医院进修,并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各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有效提高了我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成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适应这方面的需要,教师自身也必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能力,而且要根据教学与实际的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实验项目。教师既要掌握一些常用实验仪器的性能特点,又要了解教材中哪些仪器自己能够制作,制作出一些实用的标本和模型。在这方面,我校中医实验室做得比较好。几位中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采集中医药植物,精心制成标本,这些标本是我校的宝贵教学资源,既节约了资金,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专业课教师还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活动,丰富临床实践知识,及时了解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从而提高指导学生诊断、操作的能力。
3.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在新世纪的教学中,仅凭过去的“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向学生传授知识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将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许多学校都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能设计一些计算机课件,对于一些深奥、难于理解的内容则可以利用教学课件、教学录像、VCD进行辅助教学。当然,要求每个专业教师都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知识设计出复杂的教学课件是不现实的,这可通过其它途径来弥补,例如互联网。二十一世纪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将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还必须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利用无限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的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这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方面,我校已实现全校电脑网络化,并专门请计算机专业人员多次对我校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
四、树立忠于教育、热爱学生的观念
教师要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就必须树立忠于教育、热爱学生的观念。教师只有忠于教育,才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教学,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潜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教师的爱具有其他教育因素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1]。它是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行为的催化剂,是沟通师生间的思想和相互信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2]。因此,教师应该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学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由衷地敬佩教师,从而自觉自愿地听从教师的教导,而教师才能发现他们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而实现这个需要,教师是关键。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1][2]徐学莹,张荣盛.普通教育学.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