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过度教育涵义的新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艳燕

  摘要: 本文作者分析了过度教育概念的不足,提出了教育不匹配和技能不匹配的概念,并利用问卷调查分析了教育不匹配和技能不匹配对过度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 过度教育教育不匹配技能不匹配
  
  一、过度教育的定义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展使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迅速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一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过度教育。李志仁认为过度教育就是教育的供给超过了需求①。刘雪梅认为教育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是过度教育②。曲恒昌教授认为教育过度的具体表现是:1.受教育人口的失业率比较高,甚至超过未接受过教育的人口或教育层次较低的人;2.受教育人口的专业技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或学非所用;3.高才低用,如大学毕业生从事通常由高中毕业生承担的工作,等等;4.接受过同一水平教育的人,现今的实际收入要比以前低③。
  教育经济家亨利・莱文教授认为,过度教育包含三个含义:一是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者,其受过教育后经济地位的下降;二是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之期望;三是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较高之教育技能。④达肯和霍弗曼将教育划分为个人所受教育和工作所需教育,工作所需教育是从事某种工作实际需要的教育水平,当个人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时,称为“过度教育”;反之,则称为“教育不足”⑤。
  上述定义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用正规教育年限来衡量知识和技能是不恰当的
  劳动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如正规教育、自学、在职培训、边干边学等,而且各种途径可以相互替代,劳动者可以通过正规教育去替代自学、在职培训等方法,也可以通过自学、在职培训和经验替代正规教育。因此,劳动力市场上经常出现从业经验丰富、正规教育较少的劳动者和从业经验较少、正规教育较多的劳动者同样胜任工作的现象。
  
  2.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同质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
  劳动者由于个人天赋、兴趣爱好、勤奋、教育机构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相同知识和技能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学不会,有的人可能学会了却无法转化和应用。因此,接受相同正规教育的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并不一样。
  
  
  3.工作的同质性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
  相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是不同的。例如程序设计,不同规模的公司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正规教育不可能提供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这就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教育与工作不匹配,学非所用;第二种情况是技能与工作不匹配:技能使用不充分,能胜任工作;第三种情况是技能不足,不能胜任工作。
  综合以上分析,在定义“工作所需的教育”时,我们不应该仅仅用正规教育年限来定义,而应该用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定义;在判断是否发生过度教育时,不应该仅仅比较受正规教育年限,而应该比较劳动者实际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差距。当劳动者实际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高于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时,即使他的正规教育年限不够,也不能否认他通过其他的方式达到与受正规教育者相同知识和技能,就不能认为他教育不足;相反,当劳动者受正规教育的年限达到要求,也不能就此认定他具备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劳动者有可能会出现学非所用无法胜任工作和技能不足无法胜任工作,这是教育不足的表现;劳动者的技能使用不充分,多余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充分使用,这才是过度教育。
  
  二、过度教育发生率
  
  1.研究对象。为了避免不同的学校教育质量的差别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笔者选择某高校的350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10人,女生140人,大学所学专业涉及理工、教育、管理、经济、外语等,职业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非技术人员和一般办事员。
  2.研究方法。笔者借鉴Jim Allen & Egbert De Weert的研究方法⑥。
  教育不匹配可以分为教育专业领域不匹配和教育层次的不匹配。有的工作专业领域性很强,如果工作与劳动者的专业领域不匹配,有可能导致学非所用,知识和技能无法发挥出来;如果专业领域相符,教育层次不够,有可能导致教育不足。
  如果教育专业领域和教育层次是匹配的,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情况是技能使用不足,即劳动者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技能没有发挥出来;第二种情况是劳动者有足够的空间充分使用自己的技能;第三种情况是技能缺乏,即劳动者只有拥有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即为技能不匹配。
  为了研究流动对过度教育的影响,每次变换工作要求填写一次。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1.工作的专业领域性影响技能使用情况。专业领域性强的工作与专业匹配性不强的工作相比,技能使用不足要低14.0%,技能使用充分的要高20.8%,技能缺乏的低8.3%,说明教育不匹配更容易导致过度教育。
  2.企业特征影响技能使用情况。在教育匹配性强的领域,技能使用不足的占19.7%,并且75.4%分布在中小型企业,72.5%分布在中低层,说明企业规模小,工作相对简单时容易发生过度教育。技能缺乏的占8.0%,53.6%分布在中小企业,75.0%选择了需要补充其他的技能,说明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工作内容广泛可能产生技能缺乏。在专业匹配性不强的领域,33.7%的人选择了技能使用不充分,同时表示需要补充其他的技能,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占78.0%,这就说明一方面已有的技能无法使用,另一方面技能缺乏,需要补充其他的技能,这就出现了技能不足和技能使用不充分是同时并存的现象。
  3.技能不匹配比教育不匹配更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全体样本来看,满意度较低的是技能使用不充分的,其次是技能缺乏的,而技能匹配的满意度最高。
  4.流动有利于减轻过度教育。除去初次就业的,专业匹配性强的技能使用不足和技能缺乏减少5.8%,专业匹配性不强减少7.6%,因此,初次就业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
  
  注释:
  ①李志仁.关注教育过度――对人才高消费的深层思考.计算机教育,2004,(1).
  ②刘雪梅.过度教育及其对策.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3).
  ③曲恒昌.若干国家过量教育的持久化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8,(4).
  ④[美]亨利・莱文著.高科技、效益、筹资与改革.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21.
  ⑤Duncan,G.,& Hoffman,S.D.The incidence and wage effects of overeducation[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1981,1,(1),75-86.
  ⑥Jim Allen & Egbert De Weert.What do educational mismatches tell us about skill mismatches? A Cross-country 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7,Vol.42,No.1.
  
  参考文献:
  [1]孙志军.过度教育:西方的研究与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2]文冬毛.过度教育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启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2).
  [4]孙志军.过度教育的经济学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1,(5).
  [5]刘志业,栾开政,李卫东.教育过度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6]马永霞:“过度教育”的修正策略[J].教育评论,19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