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教育中良好学习适应性建设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形势下,“万校一书”“万人一面”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良好的学习适应性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促进小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小学生教育;自主学习
引言
孩子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点,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升华。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思想,而学习适应性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着直接影响[1]。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只注重向孩子头脑中强搬硬灌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小学生头脑中那些理解不了或似懂非懂的知识,就好像吃进肚子中的食物,只一味进食,不注重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就不易消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灌输式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思想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则会产生厌学情绪及心理疾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合作交互学习为主要教育方式,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智力,外化为学生的综合素[2]。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认识不到适应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对培养学习适应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学习适应性对小学生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习适应性差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效率不高、环境适应不良、心理素质欠佳等现象,部分小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有效的身心调整,导致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性问题[3]。
二、对学习适应性的正确认识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从而达到“不教”的终极目的。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本领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八年,发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与学习适应性水平的高低有明显相互关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会显著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对小学生数学成绩影响不大;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略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性别差异逐步减小;小学低年级学生适应性整体偏差,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较好,但仍有将近一半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孩子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重学习任务的完成而轻完成任务的过程、校园文化过分强调物质化而忽视其隐性德育功能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4]。
笔者认为,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应贯穿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低年级应突出抓学习适应性的培养,高年级既要抓好学习适应性的“巩固”,又要抓与中学学习适应性的衔接。
三、提高学习适应性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整合性教育干预的基本目的[5]。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纷繁复杂,且无定论,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干预若要取得实效,既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干预的全面性、层次性和结构性,又要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说来,有些问题虽然严重但较易干预,如家庭环境、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问题既严重又难于干预,如学校环境和学习技术;有的問题虽不严重但难于干预,如独立性和毅力;还有的问题既不严重又容易干预,如学习态度。当然,还应结合年级、性别、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并联系实际情况,通盘考虑。
1.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学校是一个大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对学生的影响是宏观的,首要的。在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工作中,学校是关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教学、校风、基础设施等),才能有效地降低学习适应性不良现象,帮助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学生。学校要改革教学模式。我国旧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强调知识本体地位、教师主体地位,强调“教”过程,注重预设和控制,只关注学习结果,强调接受性学习,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极不利的。课堂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渠道,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就要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书育人是人类社会的神圣事业,教师是完成这项神圣使命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改变观念,提升教育素质,做小学生的伙伴、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规划和引导,规划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其独立发现、自主探索,不断将学习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成功中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教师要摸清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状况,清楚掌握培养学习适应性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弱点,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有针对性地更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要努力使学生学会,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
3.加强小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增进家校合作。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语言、认知、智商和适应能力有显著影响。家庭中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家庭关系,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如果父母事业心强,对工作具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家庭具有较高的担当精神,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建设方案,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生气勃勃,小学生耳濡目染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适应性就较强。所以,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孩子爱学习。另外,父母应弥补学校教育不能触及的方面,教师则矫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瑕疵,两者互促共赢。班主任责任更重一些,班主任要定时向家长汇报本班学生具体情况,通报班级最新的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情况,更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交流沟通,增进双方了解。
四、结论
小学生只有会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才能全面发展、大胆创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要改革教育环境,提供舒适、完善的教育硬设备和软环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因材施教、因人施策;要注重小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增进家校合作,学校、家庭双方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适应性,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莲. 教学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 教育科学, 2016(05):99-99.
[2]赵茜,王佳. 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 教育科学研究, 2012(02):24-27.
[3]徐丽丽.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上海杨浦区为例[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6.5:7-7.
[4]张美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状况的调查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6:3-3.
[5]杨碧秀,袁国桢.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14(3):310-314.
作者简介:刘笑(1989-),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市槐荫区周王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8年,小学教学经验丰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