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稳定的数学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奋俭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会学的前提,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实在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使学生能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有效地学好的前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地接受信息,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能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初中学生对数学课感到枯燥乏味,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兴趣不浓厚,那么,怎样使学生有稳定的数学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
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增加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的过程中,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平衡的天平,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带几个质量都是1g的砝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右盘放一个砝码,则左低右高;如果右盘放两个砝码,则左高右低。这时笔者问学生:“你能猜测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吗?你能用这种办法猜测一支粉笔的测量吗?”学生对这个情境熟悉而又易于理解,激发了好奇心。学生再去学习不等式组的解,就轻而易举。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乐于自主学习,才易于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才会自主发现知识、归纳结论、总结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二、通过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有趣。我们在教学中应经常结合教材向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比如笔者给学生讲类似《取胜的策略》这样的数学小故事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著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这样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游戏,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比如,商人过河问题:有三个商人带着三个随从和货物过河,船每次最多只能载两个人,要求保证在过河期间商人的人数要大于或等于随从的人数,否则随从杀人抢货。
笔者请学生6人小组合作来完成,看看哪一组最先取得成功。这样的数学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学生也找到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方法。诸如此类的数学游戏还有很多,如巧拿火柴棒、幻方等,它们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课堂活动或是课后研究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数学名题,引起学习兴趣
在漫长的数学历史中,有着许多有趣的题目,这些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它们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被标本化了的数学。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解题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就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它出自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还有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解决这些古代的数学名题,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智力的挑战,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错误中发展进化的,促进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学习的乐趣。
五、利用名人轶事,增强学习兴趣
在人类漫长的数学探索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我们将他们身上发生的许多趣闻轶事适当地介绍给学生,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数学家之间的心理距离,感受数学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在执教《圆柱、圆锥体积》时,笔者介绍阿基米德测皇冠体积的故事。在教学《简便计算》的内容时,笔者向学生说说大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发现“高斯求和公式”的故事。这样的介绍,必然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冲破对数学家顶礼膜拜的心理距离,进而产生“心向往之”的学习动力。
其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任何发现都能从人类数学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找到脚注。现实与历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任何脱离人类数学发展历史的创新和发现都是不存在的。在数学课堂中解读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做到解读历史、解读人类文明,使学生从心底喜欢数学。
六、增加生活经验题,稳定学习兴趣
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的同时,还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比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在学习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后,笔者提供这样的问题:认真阅读下列对话:小明:阿姨,我买一盒饼干和一袋牛奶(递上10元钱)。营业员:小朋友,本来你用10元钱买一盒饼干是有多的,但要再买一袋牛奶就不够了。今天是儿童节,我给你买的饼干打9折,两样东西请拿好。还有找你的8角钱。(注:一盒饼干的标价是整数元)这样的应用题改变了以往应用题的叙述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来提供相关信息(必要时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图文并茂),人物的刻画符合其心理特征。这样的应用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也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稳定下来。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稳定的数学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让他们展现自我,激起对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把学习看作一种需要,一种快乐,才会产生“我要学”的内动力,才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