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欧国辉
摘 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途径
200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对6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6.51%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达到严重程度的占3%―5%。近年来,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或死亡的第一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各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不同,因而交往也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关系紧张,从而产生心理压力。有些学生很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由于个性内向,或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感到很紧张。
(二)感情问题。
大学生基本在18至24岁之间,从生理上讲,发育早已成熟,渴望异性,并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不少学生远离故乡,倍感孤单,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又往往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为感情纠葛而头痛。有的学生因为谈恋爱与同学关系疏远,与朋友交往少而孤立。有的学生害怕别的同学抢走自己的朋友,常胡思乱想、坐卧不安,产生焦虑情绪。有的学生因为两人性格不和或其他原因失恋,一方可能陷入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自杀等心理危机。
(三)前途问题。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逐渐由对前途的憧憬转向现实。如果说他们在填报志愿时还比较理想化的话,现在他们都已能从职业准备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前途。学长学姐们的就业情况,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自己的主观愿望等,都会引起他们对各方面的思考和权衡。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常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四)家庭经济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沉重的心理压力,有强烈的自卑感,交往退缩,由此产生心理障碍,一旦受到打击,如他人的讽刺嘲笑、学习成绩不好、失恋等就会引发更大的心理危机。另外,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和意外,如重病、致残、父母离异、亲人亡故等,也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学生们能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可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总之,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才有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新星才有可能升起。
参考文献:
[1]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科学出版社.
[2]孔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修订版) 安徽人民出版社.
[3]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4]张怀春,卢祥之.大学生心理困惑新对话.济南大学出版社,200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