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雪 韩友亮

  摘 要: 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此环境下,如何转变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学校以就业为指导调整专业设置已成为解决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 就业现状 措施
  
  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之路变得日益狭窄。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更是困境重重。在此环境下,如何转变师范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已成为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如何转变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学校调整专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到教师教育岗位就业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有关数据表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少,说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教育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大多都是需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师范毕业生。这样,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路便越走越狭窄,不得不寻求其他就业出路。
  2.专升本考试招生受限制,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越来越少。现在绝大多数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不再打算报考专升本,而是希望立即就业,在工作过程当中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学历。
  3.到公司企业就业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一变化足以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到公司企业已经成为实现其就业的主要途径。
  4.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基层、西部和农村是我国目前最有潜力的就业市场,那里急需人才,是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认识到这一广阔的就业天地,渐渐对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上有了认同感,并且能够走出这一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应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要实现广泛就业,就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走出师范狭隘,到西部、基层、农村,先就业,后择业,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1.走出师范狭隘,拓宽就业渠道。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广大师范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及早做好准备,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专多能,以便选择各种行业和岗位。
  2.树立“骑驴找马”的就业观。据某晚报一篇文章报道,去年某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毕业时一直希望能够到一个知名大公司去工作,但结果却屡屡碰壁。在多次“折戟沉沙”后,他决定“从小做起”,应聘到一家小公司工作,月薪600元,工作也很辛苦。半年后,由于他表现出色,工资涨到了1000元。这时候,他凭借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终于应聘到他理想中的那个知名大公司,底薪就有1200元。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广大毕业生,想一下子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先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锻炼、积累一段时期之后,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最需要具备的心态。
  3.准确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精英,应认识到自己仅仅是社会普通劳动者的一部分。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需求中有客观的定位,如果毕业生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越简单,求职将越容易实现。反之,条件越多、越高,实现起来越难。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狭窄,因此就更需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4.到基层、西部、农村去就业。基层、西部和农村是我国目前最有潜力的就业市场,那里缺少更多的人才,是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
  5.放远眼光,脚踏实地,着眼未来。看待一份工作,不能只看起初的工资待遇,更要看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具有成长性。如果一开始就过于挑剔,只会错失发展机会。
  
  三、学校以就业为指导调整专业设置
  
  师范专科学校不应该在就业工作上处于被动位置,要有信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就业难问题,关键是提高毕业生质量,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竞争意识,增加竞争能力。就业部门应采取措施调动学校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实施招生与就业相挂钩的政策,促进学生就业;加强院系就业情况通报,鼓励外校保研,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大量的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学历不再是制约就业的唯一因素。传统形式的应试教育只能解决学生的学历却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书面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了“人找岗,岗也在找人”的局面。用人单位已从原来的唯学历观转变为学历与技能并重的理性择才方式。
  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一些需要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的人才严重紧缺的现状,学校应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开设非师范教育特色班,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培养上岗就上手的实用型基础人才。学校在完成传统学历教育的同时,还要引进企业先进的技能培训课程,直接针对企业的需求,重点传授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知识与实践操作。
  综上所述,在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下,作为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首先就要认清就业形势和现状,转变就业观念,与时俱进,学校则要以就业为指导调整专业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汪敏.师范专科生的就业压力及对策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大学生就业步入“大众化”时代――2004年就业形势与特点[N].中国教育报,2004.
  [3]李国友.论大学生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