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四项基本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海波 毛国永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实际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关键词: 初中科学课程 探究式教学 原则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初中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要求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应作全局考虑、统筹安排,既要认识到初中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要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既要对初中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有一个大致的、统一的规划,又要对实施过程中突然出现的问题做到处变不惊并能灵活处理。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确定合理
在实施之前,我们首先应对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具体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初中教学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应规定学生在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探究式教学之后,在科学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分目标则一般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阶段,规定学生在经过了这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只有这样,探究式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科学素养,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我们根据初中科学教学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了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其中总目标是:(1)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4)获得关于自然的、生活的、社会的综合知识。
2.实施过程有序
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好科学学科同其学科、科学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协调好不同年段的科学教学、科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年级段,不仅要考虑探究式教学在内容选择、组织形式上的互补,考虑课时安排、资源利用上的协调,而且要考虑探究式教学的难度和开放程度应循序渐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注意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相结合,完整的探究活动与部分的探究活动相结合,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同时,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年段的教师之间还应相互合作,以保证探究式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
3.保障制度完善
为了保证探究式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学校应尽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保障机制。这套机制应包括:以教科室牵头、课题组成员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研究机制;以教务处牵头、年级组长为核心的课程协调机制;以师训室牵头、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师资培训机制;在全校范围内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二、实际性原则
实际性原则即要求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应充分考虑教学、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形式。惟有如此,探究式教学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符合教学实际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初中升学考试对教学进度的要求,并充分利用初中科学新教材在编排上的优势。在安排活动时,我们尽量考虑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或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修改或创新;即使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探究活动,也要尽量考虑以教材中的内容或知识点为载体,适当兼顾课外内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获得全面的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在初中升学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以保证探究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及能力基础,探究活动应尽量安排在课内进行。这样操作的目的,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科学探究的成功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符合学生实际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基础外,还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如探究课题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选择学生喜爱的形式;探究活动的进行,应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多种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提倡用自制教具和“随手取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3.符合学校实际
初中科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尤其是在全校范围内的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本校的总体规模、教学的总体水平、学生的能力基础、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各个方面。我们只有综合上述各种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探究式教学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使实践和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主体参与设计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由教师负责设计开发,以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参与开发一些形式多样的、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
2.主体参与探究
科学探究的特征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决定了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学生自主探究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目标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各种有益的体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3.主体参与评价
新课程理念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可以是问题本身:问题是否科学,是否是新的问题,是否是有价值的问题,是否是可探究的问题;可以是针对问题提出的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是否有依据,方法是否合理;也可以是证据及由证据提炼出的解释;还可以是探究活动的成果。同时,教师也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对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评价,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研究表明,学生更容易接受自我评价和来自同伴的评价,这种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成长。
四、开放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应遵循开放性原则,这是由科学探究的特点和科学教学的特点共同决定的。开放性原则主要包括:
1.教学途径开放
探究式教学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它不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内容的探究,也局限于课外活动中。除此之外,实验教学、习题教学都可以成为探究式教学的途径。而无论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还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各个领域,乃至技能教学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开展或者渗透探究式教学的载体。
2.教学形式开放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无实验载体探究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它包括观察探究、调查探究、理论探究乃至模拟实验探究、思想实验探究等。它们在规范探究程序、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即使是实验探究,它的模式也不是固定的。这一切都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3.教学策略开放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一套比较具体灵活的策略。它的具体之处在于:从探究教学的组织要素来看,它应该包括探究教学的设计策略、探究教学的指导策略、探究教学的控制策略、探究教学的保障策略等;它的灵活之处在于:教师要根据探究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途径、方法、措施,从而保证探究教学取得最大的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