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文化翻译中看文化渗透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玉梅

  摘 要: 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文化翻译代替语言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中心,文化渗透也在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中越发明显。译者在文化翻译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加剧了文化渗透现象。反之,文化渗透也对文化翻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翻译与文化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步。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翻译 文化渗透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沟通的媒介。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与深入,翻译已不仅仅是语言间沟通的媒介,而成为文化间沟通的桥梁。近些年,随着对翻译的进一步研究,译者们越发发现翻译真正的困难并不在于译文的语法、词汇与句型结构,而是文化间的差异。因此,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了重视文化的转换,翻译业已成为了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化翻译被提升到尤为重要的地位。
  
  二、文化翻译
  
  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与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交融。因此,文化信息才是文化操作的对象(杨华章,2000:66-70)。
  学习英语的人或许有这样的经历,在读到某句话或某篇文章时,无论是词汇、语法、句型都浅显易懂,但看完之后却被搞得一头雾水。例如:
  Tom was very happy to see the yellow ribbon in his family after his relief.(汤姆被释放后非常高兴看到了家人的黄丝带。)
  为什么汤姆看到黄丝带后会如此的高兴呢?如果译者不明白黄丝带的文化含义,也就无法表达这句话最准确的意思,即祈祷并欢迎某人安全归来。由此,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一)文化翻译的必然性
  由于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再加上天气地理条件的明显差异,东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单纯的字面翻译无法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一般说来,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概念在中英文中的意义不对等。
  由于以上因素的种种限制,东西方文化中的同一概念所表达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有时会大相径庭。例如,在汉文化中,“龙”是高贵与权利的象征。中国古代皇帝被尊为“真龙天子”,中国的父母无一没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但在英语文化中,“龙”却是一种可怕的怪物,它喷烟吐火,象征着灾难与邪恶。
  再如,“yellow book”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低俗下流的书籍,可在西方某些国家它却是国家、政府及议会发布的报告书,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如果译者此时把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不但无法表达原文意思,反而会适得其反。
  第二,同一意义在中英文中的表达方式不对等。
  为了表达同一种含义,中英文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已司空见惯。如在专家面前炫耀,中文是“班门弄斧”,英文则是“Teach the fish to swim.”如果直译为“Play the axe before Lu Ban.”就没有几个外国人能看明白了,鲁班为何人将在他们心中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再如,“Don’t cry for the spilled milk.”汉语应译为“覆水难收”,这更贴近中国的文化。
  此时,译者只有采取文化翻译的手法,将中英文中相似含义的词语句子联系起来,才能达到使读者理解原文的目的。
  此外,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可议性限度,在翻译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习惯用语、成语典故时,英汉翻译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此时译者应随机应变,凭借对两种文化的了解,在结合不同的语境进行意译,才能达到文化翻译的交际目的。
  (二)文化差异的可逾越性
  各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相似性导致许多民族的发展历程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一致的。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外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关系,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又是有限的,同时也不是不可逾越的。这也为文化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渗透现象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文化渗透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翻译的发展。
  
  三、文化渗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与深入,人与人的距离一再被拉近。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地球村”的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在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各民族间文化的差距也正在逐渐缩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国之间文化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很多外来语和外来文化已经被本地人所接受,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也在逐渐变小。
  (一)文化渗透的起因
  文化渗透是由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文化具有相容性与传播性两种基本特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文化渗透产生的原因:
  第一,文化的相容性。
  文化是开放的,具有潜在的相互吸引和包容能力。文化交融的结果就是文化之间借鉴和吸收异质文化的精华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同时把自己介绍出去(黄东林,2001:111-115)。文化想要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就必须从其他文化中吸取新鲜的养分来充实自己。因此,只有伴随着各国文化间的交流,文化发展的目的才能实现。由此以往,发展与交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文化间的彼此渗透悄悄地开始了。
  第二,文化的传播性。
  传播性是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文化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人们利用语言文字,凭借翻译这一传播手段,交流着各种文化的内涵,这也是文化渗透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手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参与不同文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手段也越发丰富。商品与服务也因信息技术突破了全球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加上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已拥有了一座快捷方便的桥梁。
  (二)文化渗透现象
  在全球文化交流不断频繁的环境下,物质生活与非物质生活领域的文化渗透现象日趋明显。例如,中国人早已接受了麦当劳、肯德基,也会用“hello”“hi”来打招呼;西方人也逐渐了解了中国京剧,对中国功夫更是情有独钟。
  在文化层面上,语言的交汇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各种语言作为文化传递的载体在文化渗透中相互影响,同时也得到了丰富和成长。
  如今,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一方面,外来语正在逐渐增多,如英语中的Kongfu(功夫),Kowtow(叩头),Taichi(太极);汉语中的WTO、卡拉OK等。另一方面,在全球文化渗透的大背景下,许多英汉等意的新词不断涌现,例如,绿色食品(green food),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酷(cool)等。
  (三)文化渗透与译者
  法国翻译理论家让・皮斯特曾深入分析了译者的作用:任何译者,当遇到外来语言时都会出现理解断层,而翻译工作者的作用就是填补这一断层。由于各国的文化差异,译者往往在翻译过程中遭受到巨大的文化冲击。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文化渗透的存在,并给其以足够的重视,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来适应文化渗透的总体环境。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译者应不断学习,努力研究和挖掘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识。切忌走进翻译中的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排斥与否定异域文化,另一种则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相反,译者应成为两种文化对抗和对话的协调者,在处理异域文化时不排斥受到社会文化交融渗透力的影响,但也应该保持译者一定的主体能动性。
  
  四、结论
  
  站在文化差异与文化渗透的风口浪尖上,译者肩负着传播、介绍与解读相异两种文化的任务。一方面,通过文化的翻译,译者帮助读者理解与接受异域文化,并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渗透的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文化渗透的加剧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翻译的发展。总之,文化渗透与文化翻译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逐渐塑造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可译性正在逐渐增大。尽管各国都尽力保护其文化的独特性,呼吁文化的多元化,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无法阻挡。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3]刘宏.杨越翻译中的文化渗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
  [4]廖素华.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
  [5]刘瑶瑶.汉英语言中“黄色”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怀化学院学报,2007.
  [6]郑燕.透析文化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渗透现象[J].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