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海民
摘要: 任务型教学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发展学生英语思维的特点。本文对新课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该种方法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及值得探讨之处。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英语 任务型教学 反思
2003年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倡导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学工作者们又面临了一些困惑,改变了教学注意点,都在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多种途径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效地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应有的审美价值观”。不过,该教法的不足之处也应值得反思。
1.英语任务型教学弊端的探析
1.1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学习不足。笔者做过简单的问卷测试,发现75%以上的英语教师把任务型教学和“在教学中布置语言实践任务”两个概念等同起来。笔者也听过不少标榜为“新课程标准下‘任务型’教学授课模式”的实验课、“示范”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五步教学法”的翻版,充其量不过是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比重。其实,任务型教学模式起源于具有英语二语教学(ESL)背景的印度。1979年,Prabhu在印度南部将当时看来比较激进的任务型教学理论假设付诸于教学实践,并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任务型教学理论从此走入了语言课堂。
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利用教材组织话题、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任务型教学模式和传统的“五步教学法”不同,因为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而不是以往的“先学习语言完成输入,再通过实践进行输出”。很难想象,在没有大面积教学培训和理论学习的前提下,“任务型”教学如何进行推广。
1.2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开展欠缺。任务性教学有其背景。首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印度、西欧等部分国家地区的实验成功,是与当地的英语学习环境相关的,但是不符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的英语学习是外语学习,而不是外语习得或者二语学习。其次,“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具有大量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忽视语言输入先谈输出,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尤其是在我国学生不具备大量英语输入的情况下。另外,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法的极端,我国英语学习背景复杂,很难用一种所谓教学模式去要求和限制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否则无异于东施效颦。
2.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不是一门新兴的教学理论,而是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经过若干成功实验的科学学说,它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
该理论具有3方面特点:(1)任务性,即要求教学围绕特定的学习内容而展开。(2)交际性,即该法要求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来完成既定任务。(3)拓展性,即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英语基本技能。
3.任务型教学理论的运用
3.1认真学习关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论文论著,澄清对任务型教学的模糊认识。各级各类教研部门要组织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统一认识,有条件地进行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实事求是地评价任务型教学的效果,能够推行就推行,能够推行多少就推行多少,实在不能推行就不要推行,千万不要走过场、搞形式,搞一些哗众取宠的“推广观摩会”。
3.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权衡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适当运用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平时,教师要挖掘教材,设置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要学以致用,尽可能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舞台;要积极拓展灵活实用的作业形式,使得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实践任务的天地;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任务评价的多维评价,比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促进任务型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充分考虑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统一,让学生既能完成任务,又能学到语言。
3.3有效性原则应作为衡量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成功的标准。新课程标准只是“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并没有强调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教师要综合英语学习各家之长,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运用多种教学途径来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只要有利于学好英语的方法,包括听说法、交际法、翻译法、TPR全身反应教学法、认知法、自觉对比法等,都可以大胆借鉴,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理论束缚了头脑。
总之,教师更加要认识到“理论必须扎根于实践土壤”这一基本原理,从而能科学分析和借鉴外语学习理论,博采众长,并创造适合我国课堂教学实际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