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汉语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汉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渠道,对学生们未来步入社会后的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但以往,汉语教学的机制、方法和内容都不完善,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各项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汉语教学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教师必须及时反思,总结问题,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使汉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汉语教学
引言:新课程标准对汉语教学的目标、方法都进行了重新的规范,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也由此显现。相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一味沿用过去所采用的陈旧教育模式是无法将汉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使学生充分掌握的,加之学生本身就处于民族的语言环境当中,更是为汉语教学的开展增添了难度。因此,改革与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反思,寻找对策。
一、小学汉语教学现状及反思
(一)学生对汉语学习缺乏兴趣
小学生对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不了解,且汉语言与他们掌握的民族语言在文字、发音等方面的差别较大,学习难度较高,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兴趣不浓,将其视作了不重要的“第二语言”。
(二)没有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
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处于相应的环境当中,在长期受到熏陶和影响下,学生自然会逐步掌握。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在没有接受教育之前就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与周围人沟通。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处于民族语言环境当中,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课下的生活中,都较难接触到汉语,而仅仅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学习汉语言,最重要是要理解、运用,但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记忆、背诵上,学生们大量的写词,背诵文章,但最终却不知是何意思,也不知该怎样运用,这样的汉语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且难以发挥实际作用[1]。
二、小学汉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造用汉语交流的环境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在学习时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大,常会闹出许多笑话,这一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长期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阻碍。教师应通过建立汉语言环境,消除或降低母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使他们逐步适应运用汉语来交流、表达。
我在教学时就作出明确要求“在上汉语课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必须用普通话,平时同学之间交流时,尽量用汉语交流”。同时我还从自身做起,每次与学生交流时都讲标准的普通话,让学生能从我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纠正自己的发音。还经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汉语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语序和不标准发音。看新闻时,让学生跟着主持人讲,这样,班上的同学逐渐养成了用汉语来交流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原来不大会说或不敢说汉语的学生也基本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了。
(二)强化汉语拼音教学
1、准确读写23个声母、24个韵母。在汉语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掌握 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更难掌握字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声母韵母的顺序教学生读写,背下来再默写,教师可以打乱顺序进行听写评分,写得好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熟练应用音节方法。这是小学教学的重难点,要从易到难一步步的进行学习。一般一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韵母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韵母还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如饿(e)是单韵母,黄(huang)ang是鼻音韵母,u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有(you)O U是复韵母,其中O是韵腹,u是韵尾,这些都应该总结一下让学生学起来既容易又掌握牢固[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教学,教学设备齐全的可以用PPT教学,这样既能营造课堂气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3、掌握准确的声调。汉语的拼音除了声母韵母外,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声调,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声调是构成音节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能表示汉字的不同读音,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学生们往往读词语都是一个音调,听起来很别扭,教他们读“电话”时,他们发出来的音就是“点画”,因此应对声调教学加强重视。
(三)开设对话课
对话课的开设有几个好处:1、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敏捷度;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说话者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上好对话课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1、学生的准备,教师要事先把对话的目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2、教师也要做好对话的准备,为学生作好示范对话。事先与班上汉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做好准备,示范对话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用丰富的感情把学生带入对话的情境中,让其他同学根据教师的对话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对话。在了解了学生的对话效果后,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评议,这是为了让全体学生开动脑筋,激发求异思维,使说话内容更符合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情趣。最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即使能力差的学生也会找到话题。
虽然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在短时间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对话,可以采取同桌对话或分组对话,然后推荐代表对话,让全体学生都成为表演者,又都是裁判员,不但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学生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形成了竞争的意识。
(四)重视语言积累
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想提高汉语能力,就要注重语言、语感、语句的积累。学生的汉语素养与汉族学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阅读有困难,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规范,语序错乱,语法混淆的不乏其人,作文中病句连篇的现象更是比较常见。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机械地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参建议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从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文和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语言知识。处理好停顿、重音、语调和速度等技巧,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明白如何把话讲得清晰、正确,用语贴切、得体。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背诵一些经典性的篇章,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对于文中那些富有哲理、充满诗意的段落、句子,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仿写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语言形式,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汉语教学必须在理念、方法和内容上体现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达成更高的目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将局限于理论知识层面的教学变为真正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拥有扎实的汉语基础,获得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吉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汉语教学反思[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3):00204-00204.
[2]谢洁,杨雪娇.我区小学汉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西藏教育, 2014(4):53-54.
[3]石夢.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环境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13):131-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