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志彪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广大农村中学,充分开发各种乡土资源并应用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中去,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农村英语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乡土资源开发的现实要求、理论基础、途径与策略等方面入手,对乡土资源融入农村中学的可能性与实践运用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 乡土资源 农村英语教学 途径与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提出: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合理、有效地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我国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在我国许多农村中学,英语教科书仍然是英语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笔者对自己所在的教育学区13所初中学校共130名英语教师作了一份关于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86%的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进行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这些教师所依赖的教学资源就是英语教科书、学校订的教学参考书以及他们自己购买的教学参考书和辅导材料。这些教学资源中有很多材料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作用不大。对于广大农村英语教师来说,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发各种乡土资源,把它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材料,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介绍本地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果选材得当,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更体现在可以培养基于对本国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达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行的目标。因此,开发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乡土资源,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迫切需求。
二、乡土资源的概念及其在农村中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
广泛地讲,乡土资源范围相当广泛,以时间而言,包罗古代历史与未来展望,以空间而言,则包括了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具体而言,凡是与本乡本土有关的人类生活的材料,包括自然与人文、实体和活动,只要能够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乡土教学资源。一般来讲,乡土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两个个部分:乡土环境资源与乡土人文资源。所谓乡土环境资源是指我们生活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及各种动植物的生存形态等;而相对而言,乡土人文资源则是指那些以“人文”精神呈现的,凡关于地方乡土的人、事、物与风情等都属于这一领域,其所反映出来的是以“人”及其所产生的“文化”为主本位的精神。具体而言,即包括祖先的迁徙、聚落的选址定向、民宅的建造、生活器物、庙宇的肇基兴建、交通道路、田园产业等物质面的塑造,还有地方史事、俗谚、风俗习惯、教育文化、信仰风格、休闲生活等精神面的形成。
(二)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学运用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个体对外在事物的机械性的反应,而是主体和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外在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者个人的认知结构、情绪等也对知识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强调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维果斯基认为,个体思维发展的方向并不是从个人思维向社会思维发展,而是由社会思维向个人思维前进,心智发展也是社会文化层面要优先于个人意识层面。因此,智能的运作蕴藏在社会文化之中,社会互动是儿童成长的媒介,尤其是高层的心理功能,比如概念形成、自我调整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情境学习,认为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真实世界问题的解决,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因此,学习应以问题或者活动为中心,让学习者自己组织、诠释和说明知识,并将知识跟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联结,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产生有意义的成长。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乡土教学资源开发。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过程的角度阐释了乡土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首先,由于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给学生提供的课程就不应该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应该考虑学生的特殊性。以此标准来看,国家课程资源显然不太适合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而乡土教学资源则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因此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其次,建构主义关注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乡土教学资源开发就是一个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与相关情境联结起来的途径,即开发出符合学生兴趣、能力及地区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这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要源于社会文化脉络的思想是相符的。
再次,建构主义关于学习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的理论,提醒我们在进行校本教学资源开发时,应该十分关注社会文化及儿童已有的经验。
三、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一)乡土资源融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1.结合话题,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乡土资源通过话题与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是乡土资源融入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在农村中学,由于英语课时的限制和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主要在于课堂内。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将自己开发的各种英语乡土资源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新教材大都是按话题进行编制的。教师在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时,可以按照话题进行,然后把有关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如在教学饮食健康这一话题时,可将本地的一些传统食品的英语单词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节日这一话题时,可融入本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等。
2.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实践活动课或选修课中。
新课程要求英语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实践活动课。由于乡土资源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可把部分内容编成几个专题,在英语实践活动课中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乡土英语选修课,每两周或一个月开设一节,进行乡土英语教学。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在八年级学生中每两周开设一节英语选修课,主要教学学校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景区的各方面,如景点介绍、住宿,饮食、交通、气候、历史、传统特产、活动内容等,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教学效果明显。
3.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中。
现在有许多学校都成立了英语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英语兴趣小组成员中进行乡土英语知识的渗透,利用英语兴趣小组成员的辐射作用,进而激发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学科竞赛活动中。
乡土资源融入英语学科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对家乡的热爱,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我们在各个年级分别进行了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英语比赛活动,如七年级的英语手抄报比赛、八年级的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九年级的以介绍家乡新风貌为主题的作文比赛,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创造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将乡土资源融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1.相关文献研究。教师首先要运用文献法对关于英语教学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了解前人是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英语教学的,为自己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践材料和指导。
2.调查法。教师在进行乡土资源开发研究之前,一定要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乡土资源感兴趣,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乡土资源开发。此外,还要了解英语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意愿,因为教师是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将乡土资源融入英语教学只是一句空话。
3.教师合作研究。要进行乡土资源英语教学研究,必须要有英语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同一年级段备课组的老师要落实好分工与合作,统一内容与进度,才能做好乡土资源的开发工作。
4.利用网络资源。许多本地网站都有大量关于本乡本土的乡土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其中与教材相关联的素材,改编成英文进行教学。
四、结语
就目前来说,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方面缺乏专家的引领,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的资源开发能力有限,仍处于一个摸索的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乡土资源开发机制和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舒丽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
[2]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罗朝猛.开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20).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