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欣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茵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问题,着重从素养提高、意境创设、学科渗透、创造想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情感体验 高中音乐 欣赏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对于情感体验明确提出:“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情感体验,提升欣赏教学的水平。
  
  1.提高音乐素养,引发情感体验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科综合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要透过教材的窗口,去透视广阔的音乐世界,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与多学科、多途径、多渠道的综合,拓展音乐教学空间,拓宽音乐活动渠道,开发出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适应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实践证明,教者用令人信服的演唱、演奏和讲解能牢牢吸引住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民族乐器及其音乐》一课时,通过出色地演奏十几种民族乐器,使学生生动地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丰富音色,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2.创设音乐意境,激发情感共鸣
  
  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歌曲还是乐曲教学,都可以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意境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意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引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
  (1)媒体渲染
  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例:教学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由于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我校合唱录像及弦乐合奏录像,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学习中,学生更多地关注音乐本身随着情绪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体会到了乐曲中蕴藏着的深厚内涵:一种孤傲不羁的性格,一种怒不可遏的力量,这是对命运的宣战,对不平的呐喊。正是这种时而低吟浅唱、哀婉不绝,时而异峰突起、怒发冲冠,宣泄了人们所共有的对跌宕起伏的命运的情感体验。它已不只是个人身世的哭诉,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普遍的对人生命运诘问的层面。
  (2)背景介绍
  例: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向学生介绍如下知识背景:此曲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浔阳箫鼓》,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浔阳”地名。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从曲名介绍中学生已初步感受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典雅精致。接着向学生介绍与该曲有关的“文人音乐”方面的知识,如文人音乐所追求的那种“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希求天人合一,返朴归真、中正平各、清微淡远”的意韵美等。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探寻作品的深层意义。透过乐曲精美的情景描绘,同学们感悟到作者面对“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深沉的感叹。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上沉醉于音乐的氛围中,他们的情感那样丰富、那样真切,整个心智都呈现出一种敞亮的状态。学生们生动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蕴藏,使教学效果甚佳。
  (3)表演创境
  例:欣赏古曲《长恨歌》中的男声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时,通过表演唱的形式,学生感受到进行曲的风格、歌词描绘的起伏叠荡和其中蕴含在内心的激愤因素,即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突出地刻化了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的不满、愤慨的情绪,从而调动了学生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3.加强学科渗透,促进情感体验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可围绕某个教学重点,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及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知识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的学习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可渗透的学科内容有很多,如历史、地理、美术、政治、文学等。例:教学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可用大屏幕显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学生们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通过文学知识的渗透,学生凭借对《乡愁》一诗主旨的理解,促进了对《思乡曲》一曲的情感体验,同时在享受美的愉悦之时又复习了诗的内容。
  
  4.鼓励创造想象,升华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其本质是审美训练。审美训练是对主体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本质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审美心理活动。列宁曾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想象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重要基础。创造性想象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理解,从而再现音乐形象,升华情感体验。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场,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能联想起清晨的山谷等。鼓励创造想象的具体方法:(1)整体感受法。通过音乐的高低、快慢、节奏、力度、强弱等要素,总体去感受音乐是怎样开始的,它的主题音调、总体布局各段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从而感受作品朦胧的美。(2)进入角色法。即把听者自身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相统一,把自己融到作品的主题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和情境。(3)直观形象法。欣赏配有画片、音乐和解说的录像作品引想象,促发体验。(4)听画结合法。即用音乐作品表现色彩,使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在脑中勾画出缤纷的画面,从而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
  总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可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