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素质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淑萍

  摘 要: 本文总结了体育课堂教学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讨论了素质教育在体育课上的重要性,提出了在体育课上应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心理环境 差异教育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为完成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形式的总称。从活动的主体看,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白”;从活动结果上看,它必然使师生双方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学风格的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对学生的“差异教育”等问题,无疑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体育课堂教育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体育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师能力和个性在教学上的反映,是体育教师教学成熟的标志,是创造性的体育教学学术特点。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热爱与追求。体育教学风格形成的背后必定有成熟的教学思想,而形成成熟的教学思想就需要体育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有崇高的理想,对教学艺术、体育教学科学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解决三种力的问题,既动力、能力和精力。”缺乏动力不愿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力,首要的是动力问题。动力就是理想、事业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因此做任何工作,没有动力,其他便无从谈起。北京景业学校特级教师马淑珍说过:“只有对教育有了感情,才能把课教好。”她还说:“我离不开孩子,当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青春的活力仿佛又在我身上复苏,学校生活是那么美好、充实,令我陶醉。”这些都说明只有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事业心和对学生有赤诚的爱,才能在教学工作上不辞辛劳,孜孜以求,才能在探讨教学艺术上有所创新和收获。艺术的魅力在于以情感人,一个厌恶学生、不喜欢体育学科的教师,难以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
  2.学习和积累。深厚广博的知识营养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一个教学信息闭塞、知识贫瘠、孤陋寡闻的教师,是不会搞好教学的,更谈不上形成教学风格。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拘一家,博采众长,有所发明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3.实践与创新。体育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要在体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管有没有人听课,总是力求出色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秀教师正是依靠这种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踏入了教学的艺术殿堂。所以,希望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应像优秀教师那样,在体育教学上走自己的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这样,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才能体现在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
  
  二、心理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提高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所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健康而积极的体育课心理环境能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积极因果。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潮时可以发挥80%―95%的才能,反之则只能发挥30%左右。因此,对体育课堂教学来说,只有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一种团结进取、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为学生愉悦地接受和自觉地掌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心理环境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受到心理环境的制约。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师生课堂的交往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各种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人际关系等,课堂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因素自始自终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例如: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僵持和苦恼的阴影,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学生在课堂上不是紧张、恐惧、压抑,而感到的是轻松、愉快和满意;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讨论问题时敢于让学生大胆质疑,形成畅所欲言、宽松民主的体育教学课堂气氛等。构造如此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对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2.心理环境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结果。实践证明,不同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会将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体育教学效果。师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精神风貌、工作和学习热情及其努力程度,在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中,勤奋好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风气,以及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尊敬和爱戴等都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世界,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这种热情可以在体育教学工作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对教师教的结果与学生学的结果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育活动的良好效果。
  
  三、差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只有从不同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体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应当说,素质教育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条件下开展的教育。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只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而素质教育必须是差异教育。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人才的共性要求,这个共性要求只有落到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才是真正的落实。没有个性就没有各种类型的人才,没有个性就没有光辉灿烂的世界。从当前教育现状看,一些做法严重地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如只用成绩或达标等级衡量学生,使很多某方面有才华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或达标等级差而丧失信心的,才华被埋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刀切”,它使超常运动才能被压抑,身体素质较差的因吃不了苦而丧失发展信心,这都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实践告诉我们:注重差异教育、个性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差异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改变用达标等级或成绩衡量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旧观念,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教师要学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举止,分析各种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怎样发展进步的?“双差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的“调皮生”在班上具有号召力?为什么有的“差生”在一般能力上的发展并不差?学生的懒散是怎样造成的?为何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教师要善于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体育教学中正确处理全体和个别的关系。教师要把精力放在教学班集体的教学上,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正确处理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对于在学习进度中身体素质较弱且接受力较差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和了解他们,学会适当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难,使他们通过理解,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逐步提高身体素质,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引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智能、体能潜力,引导他们通过独力思考主动积极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从而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培养他们的灵敏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运动体能。
  差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长善救失”,这不仅能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而且能抓住个别学生的短处,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如对学习上粗心大意,生活上比较懒散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动作要认真细致;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着重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检查多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对运动能力较强,但学习锻炼不勤奋的学生应多教他们难度较大的动作并维持一定的运动量,要求他们勤于锻炼。只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刊,1997.
  [2]周江川.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