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 娜 邓 鹏
摘要: 情感因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课程设计过多地强调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文章针对这种情况,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的六条途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学习情感 数学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谓数学学习的情感是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和自信心。它包含数学信息材料的接受程度,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在数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对待数学学习的自信程度等。
长久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智力因素,对情感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对数学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体验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呢?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数学学习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良好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且能够克服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需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或经过再大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今年的奥运会已在我国举办,学生对此非常关注,因此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
2008年8月8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有1099人,其中运动员比非运动员多179人。你能算出我国参赛运动员是多少人吗?
这样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实验教学,产生数学学习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实验教学时,学生自始至终经历操作、观察、推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真正体验了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计算平台,学生可以学得更轻松、更快、更多、更好、更有趣。
3.介绍数学史料,激发数学学习情感。
新一轮教材穿插了许多阅读材料,如数学史、数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丰富的数学史料常常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应作合理的安排,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如果仅仅给出推导证明,学生也能够掌握。但是,如果给出中国古代的证明思路,或者提及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个定理的经过,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而且当学生知道,从古至今,“勾股定理”的证法已经超过300种,甚至还曾经有一位美国总统醉心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努力从各方面去探寻证明思路。
4.通过数学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例如在讲黄金分割时,可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譬如著名的维纳斯女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的塑像,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之比皆为0.618;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古埃及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但底面边长与高之比都接近0.618等。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是真实存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了数学学习的情感。
5.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与环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培养学习情感。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不断地取得成功,便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自豪,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这就有助于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反之,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只有失败、挫折,便会使他们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遇到难度较高的问题,要尽可能使其梯度化,化难为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求知的乐趣。
例如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来解决较为容易的题目,并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诱发出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热情;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安排一些稍为难一点的题目,让他们“吃得饱”,对数学不感到乏味。
6.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但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必须把教学的出发点转到“学”上来,诱发内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要增加教学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情绪;讲课要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使课内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上的成功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变得爱学数学,会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任勇.数学学习指导与教学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叶立军.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浙江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