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 萍
摘要: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对教师、学生、教材观念的改变,以及更新教学方式,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效率。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角色 学生主体 教材观 任务型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较之《英语教学大纲》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新课程、新教案,当然需要新的教法、新的观念。这给经历了旧教材的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在这种喜逢教改的机遇中,压力能转化为动力,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对象,使他们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面对新课程,我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英语教师要勇于面对新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实行教育教学的改革,积极主动地转换自己的角色。
1.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者转变为知识的不断学习者。
传统的英语课本结构呆板,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们熟悉教材,常以权威者自居,觉得没有提高自己知识技能的必要和欲望。而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时代性强,如最新影片、影星、歌曲、热门话题、文化遗产等。教师对于各种领域的各种话题,想样样上手、样样精通不太可能。况且,现在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学生很容易从校外资源获得信息和知识,知识面有时还可能比教师广,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将下降。面对这种新形式下的新课程,英语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求学,才能培养出终身学习的学生,符合时代、世界要求的学生。
2.教师应由昔日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既然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他作为讲授者的传统职能也就转变了。新教材的课型,再也不是教师讲授式的灌输,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的共享型“对话”。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
3.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但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殆尽。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因为不少英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此,首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科学性的补充和删减。其次,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甚至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经历调查资料的积累,并进行加工,从而为更高效地使用教材打下良好基础。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英语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四、更新英语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下,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教师、学生、教材)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也应有较大的突破,提倡“任务型”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2.语言、情景应真实、有趣。
教师提供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及语言形式要真实、自然、有趣,要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3.活动设计应有层次和梯度。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活动中应遵循“温故而知新”的原则,达到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效果,使活动具有多层次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4.在动态中学习。
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语言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第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积极投身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伟大实践,走进新课程,迎接新挑战。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成晓光.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