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方法浅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 实

  摘要: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学习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则强调以任务为驱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就此过程中教师如何扮演好正确角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 情感 感知 了解 关注 个体差异
  
  引言
  
  情感表示心灵对自己的外部印象作出反应时产生的感觉,也表示心灵对自己的感觉作出反应时产生的感知。情感态度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指学生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是学生发展目标里面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当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才会身心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学的客体,而教师是一个风向标,是一个倡导者、执行者、监视者、评价者和帮助者。教师的情感态度在整个课堂活动当中决定着一堂课的基调,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如一根暗线贯穿所有教学内容,决定着教育成功的百分比。故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地表露情感、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影响学生的情感使之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下具体做法乃一管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1.理解学生感知,让学生表露情感
  
  教学是一个师生相互感知对方及对学习内容相关因素的感知过程。感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来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觉开始,感觉器官是外界进入意识的唯一通道。感知是内部的或者是心灵的情感,表现了心灵对于感觉的主观态度,这种感知是无法传给另一个人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像感知那样表露出一个人的真正的面目,因为人在其感知中只是为自己和为能理解他的感知的其他人而表露自己。学生会为自己的感知而表露,喜欢某个教师及其教学方法时他们会津津有味听,踏踏实实练,认认真真总结。他们多半不愿意接受严肃的面孔、枯燥的说教和偏颇的评价。他们害怕受到不公正待遇,讨厌被误解被歧视及冷冰冰的逆耳忠言。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态度交流既能快速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又能让师生充分享受45分钟的心灵陶冶,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反之,课堂45分钟将成为师生共同的受难时间。学生能为理解他们感知的人表露情感,当学生的任何一点小的进步得到肯定之后他们的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欣喜,他们知道你懂他们了,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学生快乐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在记忆里面保持鲜活。理解就是莫大的宠爱。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交流就像润滑剂,促进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是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表露,以语言和肢体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感知到教师已经理解了他们的感知。
  
  2.了解与关注学生心理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要正确地进行教育,就必须正确了解教育对象,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社会对于人的影响”。所以为人师者,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这种爱具体执行下来就是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在一种矛盾状态,其自我意识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成熟方面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展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的表达方式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辩证思维开始萌芽,所以,思想方法上仍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重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行为之中表现出种种矛盾与冲突,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以下特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反抗性带有复杂性,有时他们只是想通过这个途径向外人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独立人格,不愿意被外界干扰;有时又是为了撑起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实际上在学习和生活上尤其是在遭受挫折之后,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成人特别是教师的帮助与开通。这种反抗实质上也是一种依赖,一种吸引社会关注及被关注之后渴望得到理解支持与保护的心理。
  (2)闭琐性与开放性。初中生的生活丰富了,但是他们却开始写带锁的日记,锁起心事,锁住自己。一旦他们找到“知音”后,他们就又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期待得到一种别样的信任与认同感。往往这个时候学生会在任课教师之中寻找到一个自己理想之中的好朋友,按照教师的某些原则去生活学习。
  (3)勇敢与怯懦。虽然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在公众场合他们还是羞羞答答的,不够坦然和从容。
  (4)高傲与自卑。初中生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全面而恰当的估价,只是凭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念童年。初中生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待以一种全新的姿势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他们又留恋童年无忧无虑的心态,留恋童年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恐的时候就特别希望仍然像小时侯一样被宽容和照顾。这个时候他们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品评教师,他们喜欢的教师往往具有热情和蔼、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等特点。他们会对自己喜欢的教师作出最好的反应。会喜欢教师负责的科目,努力学习,对于这个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都十分认真地去执行。但是对于他不喜欢的教师,在心理上都会拒绝各种意见。
  是故教师要以心交心,坦诚相待,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过去与现在,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了解他们对于学习的看法及学习当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理想与价值观及关于明天的憧憬,做他们最喜欢最信赖的“伙伴式的教师”。这样的了解在课堂外要做好做足,在课堂中才能有的放矢,实现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
  
  4.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的情感态度通过一些列的教学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课堂教学实施者的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大胆地使用英语和用英语思维,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持宽容的态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等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所有的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遵循学生感知发展的规律,既要让全体学生吃饱又要让个体差异大的学生吃好,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必须以成熟与发展为前提,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教学首先必须建立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之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所以找准教学起点非常关键。教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当学生自己意识到所处的位置的关键性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材施教,帮助并跟他们一起找出继而搭建适合学生发展也适合教师发展的平台,工作确实琐碎,但却是每个细节都要到位的庞大工程,一项树魂的宏伟工程。省事一时必将带来更多不可估计的损失。如果教学方法不合学生胃口的,那么所有的智慧结晶只会得受到两种待遇,或是被学生粗暴地拒绝,或是被学生生硬吃下去,难以消化,如豆瓣般白白旅行,还会让学生闹肚子。现在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他们期待有某种统一一致的标准,但是他们绝对不愿意放弃自己张扬的个性。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带动者,好比歌唱的主唱,主唱要唱得响亮,定好情感的基调。即是说,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个体差异,培养每一个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5.以情动人,感化情感“贫困生”
  
  每个教师一生当中不可能不遇到“思想顽固不化”、行为表现老是很“蹩脚”的学生。他们同样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他们,相反,他们给予我们更大的工作挑战,更大的施展战略战术的空间。对于能让我们实现自身能力情感突破的小刺头,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他们身上的表面情况。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董仲舒都是性善论的忠实捍卫者。另一个通晓人类情感的伟大行家卢梭也说:“凶狠产生于软弱,孩子凶狠或者是生气与外界不达调只是因为他软弱;使他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之后,他就会成为善良的了。谁要是什么事情都会做,谁就任何时候也不会作恶。”学生的本质上应该是没有恶的,因为发展中种种爱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及时的满足或者是他们对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导致他们对现实世界种种不正确观念的产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我们已经给予了多少爱,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给予可以接受的爱?只要有爱,就没有消融不了的隔膜,只要有爱,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壁垒。爱是阳光,温暖大地,照进心里,阴郁就会消散。首先迅速锁定情感“贫困生”,在生活学习当中多多留意他们的行为倾向,及时表扬他们某一次偶然的情感投入,也委婉指出他们的某些行为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感受;其次,多找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关心,有效配合学校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再次,发挥班级体团队组织的有效力量,每个同学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间,生活学习在如此暖意融融的环境当中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情感“贫困生”的情感就不会再“贫困”!
  
  结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了解与关注学生心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关爱差生,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郑雪.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张积家.普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