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试验教学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剑兰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实验激趣 设计实验形式 运用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还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化学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情境新,主要侧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化学实验设计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培养、提高其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方式。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使化学创新式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活、乐、动”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一、巧用实验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地安排一些简单易做、色彩鲜明、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对《钠》一节的教学,首先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结果蒸发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愤”、“悱”状态之中。教师在激扬了学生学习情绪、口欲言而说不能的情况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如①水为什么能生火?②发生了哪些反应?③结合本实验,能设计出其它类似“水生火”的实验吗?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不把每个知识点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有针对性地独立思考甚至激起学生产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的欲望,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结论。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设计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例如,在钠的氧化物性质的教学中,我便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与Na2O2是否反应及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实验设计要求:(1)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药品;(2)确定实验所需的装置、仪器及连接顺序;(3)尽可能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样便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查阅资料、去设计、去探索、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对他们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选择其中几组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比较好的设计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设计则从其中找出“闪烁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
总之,注重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让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形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出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