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外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 樱
摘要: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亟待改进。因为我们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而忽视了他们的语用能力。采用以语境为核心的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语境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语境渗透于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利用好它们,必将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关键词: 语境 外语教学 篇内语境 情境语境 文化语境 互文语境
美国外语习得教授克拉姆契(C.Kramsch,1993)最早提出了“以语境为核心的教学法”。所谓语境教学法,就是要求语言教师兼顾语言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以教授不同情况下语言的使用方式为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授学生规范的语言。在以语境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有别于传统教学法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语境为核心的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出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从而培养出能熟练而得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高素质的学生。
一、语境的概念
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它包括:
1.篇内语境
某一语言形式的采用取决于它在文本中的位置,它需与前后的语言要素保持形式上的连贯。
2.情境语境
语言形式的采用取决于说话人的意图、推断和前提预设,以维持语篇的连贯。而语言意义的最终实现还取决于交际的外在因素,即情景语境。它是指语言行为发出时周围情况,事情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地点、方式等。
3.文化语境
任何一个语言的使用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事情、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
4.互文语境
本语篇与前面已经出现过的语篇,以后将要发生的语篇,以及同时进行的其他相关语篇等形成的语境。
二、以语境为核心的外语教学
1.篇内语境与外语教学
传统外语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对句子内部结构的分析而缺乏对语篇的分析。然而,对于一些作品,如果不弄清楚每个语句在文本中的位置,以及它与前后语言要素的关系,就很难把握其意思。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利用好篇内语境,才能使一些读起来似乎不连贯的语篇在意义上连贯。以下是选自爱尔兰作家James Joyce 的作品《尤利西斯》(Ulysses)里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乍看起来行文缺乏连贯,但是根据语境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猜出其语篇含义的:
(1) A kidney oozed bloodgouts on the willow-patterned dish: the last. (2) He stood by the nextdoor girl at the counter. (3) Would she buy it too, calling the items from a slip in her hand. (4) Chapped: washing soda. (5) And a pound and a half of Denny’s sausages. (6) His eyes rested on her vigorous hips. (7) Woods his name is. (8) Wonder what he does. (9) Wife is oldish. (10) New blood. (11) No followers allowed. (James Joyce, Ulysses)
本语篇不成句的跳跃式的行文使读者很难获取其意义。语篇虽短,但是有十一个句子。句与句之间似乎没有关联:一副腰子在柳叶花纹的盘子上渗出黏糊糊的血,这是最后的一副了。他朝柜台走去,排在邻居的女仆后面。她念着手里那张纸上的项目。也买腰子吗?她的手都皴了。是洗东西时使碱使的吧。要一磅半丹尼腊肠。他的视线落在她那结实的臀部上。她的主人姓伍兹。也不晓得他都干了些什么名堂。他老婆已经上岁数了。这是青春的血液。可不许人跟在后面。要想理解这段语篇,读者必须分析上下文,从语境中获得信息,使意思连贯。本篇有三条线索:作者对客观环境的描述(句(2)、(6))、主人公“他”的观察(句(1)、(3)、(4)、(5)、(10))和“他”的内心思想活动(句(1)、(3)、(4)、(7)、(8)、(9) 、(11))。把语境中得到的这三条线索整理出来,整个语篇的语义也就比较清楚连贯了。
这只是利用篇内语境理解文章的一个典型例子,篇内语境在帮助学生完成阅读和听力任务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做到瞻前顾后,才能把握一个句子的真正含义。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把句子放在篇内语境中阅读和听的习惯,重视前后的连贯和照应,杜绝断章取义。
2.情境语境与外语教学
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用英语进行交际。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语言使用环境,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出和学生密切相关,能激发他们兴趣的题材和内容。或是以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为导向,设计出能满足学生需要、难度适中的交际情景。有了具体生动的场合,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动力就得到了激发,学生们会感到交际对象就在面前,就能变枯燥为生动,变乏味为有趣,实现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情感同步发展,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用英语开展交际活动的起点。
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再现学生将要进行的对话的背景,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也符合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内容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有序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
3.文化语境与外语教学
文化语境是外语教学中谈及最多的一类语境。在过去不重视文化语境的外语教学中,学生们也闹了不少笑话。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遇到一句话:Jack is the blue-eyed boy in the company. 在中国人看来,“蓝眼睛”指的就是foreigner(s) (外国人),但在英语中,blue-eyed 指的是“受宠爱”的意思。在不了解此文化背景前,学生把这句话理解为Jack是公司里的外国职员。又如学生请求外教做某事时,外教说“I’m not sure I’d like to do that”,学生以为对方还要仔细考虑再答复,实际上外教已婉拒了他的要求。这些因为不懂文化语境而闹出的笑话不胜枚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讲解有关语境知识,以使学生选择合适的语境,从英语文化的思维角度去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借助媒体或网络增加学生对异族文化的认识。如教师可以选取反映美国文化的经典电影短片,如“阿甘正传”、“美国馅饼”、“美国丽人”等,消除学生对异族文化的陌生感,形成更有效的交流。当然,只讲解语境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助于理解的语境。例如,教师可把非戏剧的文本戏剧化,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外国文化环境,学生们可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外国人的交际方式,从而实现从语言形式到文化语境的转变。教师也可隐去故事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比较读者的逻辑与作者期待读者所建立的逻辑,从而找出目标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最后,为了让学生身临“真实”的文化语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注意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语境,还要时刻考虑课堂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语境。课堂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语境,主要指教师的姿势、动作、与学生的目光接触、面部的表情及装束等一系列体态语。比如,教师在授课时,除了应该讲流利的地道的英语之外,还应该充分体现西方教师友好、平等的教学态度,与学生多进行眼神的沟通,目光中带着更多的鼓励。对学生坐姿的要求可适当放宽,教师多在学生中走动,不局限于讲台上。
4.互文语境与外语教学
互文语境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及对新知识的预习都建立在互文语境的基础上。复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上掌握一堂课或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也可强化之前的某个重点,让学生能够把以前学过的重点内容与本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结合起来。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加以探索。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互文语境,给学生布置难易适中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
总之,利用好语境,能够极大地帮助外语教学。语境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采用以语境为核心的教学法,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具有英语语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