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桑 勇

  摘要: 目前,投掷项目运动员的负荷不断增加,运动损伤上升趋势明显,阻碍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和提高。因此,对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机理及预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对投掷项目的特点、投掷各项目的损伤特点入手,分析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投掷 运动损伤 预防
  
  投掷项目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在我国田径运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加快,比赛更加频繁,竞争日趋紧张、激烈,运动员的运动负荷也不断增加,由此引起的运动损伤也呈上升趋势,严重阻碍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和提高,并成为运动员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机理及其预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投掷项目的项目特点
  
  投掷类项目属于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的负荷强度属于极限或极限下强度,训练内容与手段为重复完成比赛动作或接近比赛要求的专门练习,其用力特征表现为集中快速发挥力量。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是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快速力量,突出力量与速度、技术的结合。投掷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过程均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平衡等技术动作阶段所构成,在投掷过程中,运动员将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力集中到投掷臂对器械施力,以最大的速度及最佳的初始条件将器械掷出。
  
  二、投掷项目各损伤特点
  
  推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根据铅球运动技术特点的要求,腰部是枢纽,是桥梁,是发力中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训练中,教练员会较多地强调腰部的用力顺序及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其次是膝关节的损伤,其后是手腕的损伤。掷标枪运动员肘关节的运动损伤最为严重,这类运动损伤在运动医学中被称为“标枪肘”,肩关节的运动损所占比例也很高,这是由于标枪运动对于技术性的要求较高,运动员较难掌合理的技术动作,错误的发力顺序是造成肘关节、肩关节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掷铁饼运动员腰部和膝关节是主要损伤部分,在整个投掷技术动作过程中,膝关节由伸到屈再到伸,在1―2秒的时间内承受最大的负荷,以至于其受伤比例较高。掷链球运动员的损伤多发于腰部,几乎所有的掷链球运动员都有腰部损伤的经历,其次是膝关节的损伤占比例也较大。
  因此总结来看,损伤种类多为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腰部和膝关节的损伤在整个投掷运动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但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各单项受损伤的多发部位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其中铅球运动员手腕的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标枪运动员肘关节、肩关节的损伤比例较多,而铁饼、链球运动员的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和膝关节。
  
  三、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一)准备活动不充分和不合理。
  准备活动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准备活动的内容和专项运动的内容结合不好,都会导致运动员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没能使肌体兴奋性得到足够提高,肌肉的兴奋性达不到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同时肌肉粘滞性得不到克服,不能克服原来相对静止时的惰性,因此容易使肌肉遭到损害。
  (二)技术动作错误。
  错误技术动作的形成与教练员的专项技术水平成反比,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容易使运动员受伤。
  (三)训练负荷与训练的内容、顺序安排不当。
  一方面是训练负荷安排不当。有资料表明,国内、外专业运动员一年的投掷量都有规定的次数,在每次的训练中,要很好地控制练习的量和强度,投的次数不能过多。投掷的强度要与量相适应,在已产生疲劳的情况下,不能继续练习。另一方面是训练的内容与顺序安排不当。准备活动做完了之后,素质练习放在前面进行,开始大运动量的抓、挺、蹲、跑、跳练习。训练完之后,身体已经很疲劳了,这时候再安排投掷练习,或者做专门的练习,在这种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疲劳状态,根本兴奋不起来,如果还要追求强度,就可能造成运动员肌肉的损伤。
  (四)对训练后的恢复重视程度不高。
  投掷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要依次经历训练―疲劳―恢复的过程。当运动员在练习技术时接受能力最强,他的大脑皮层神经必须处于良性相对集中的兴奋状态,这样练习技术才能接受得快,才能在大脑皮层产生动力定型,更有利于促进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反射建立得迅速,才能动员肌肉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对于所掌握的技术在大脑皮层产生动力定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训练投掷技术时,如果肌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下,又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疲劳恢复方法,长期如此就会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非良性兴奋和集中状态,这非但不能使大脑皮层神经对技术产生良性的接受能力,反而使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更加相对减慢,对技术训练感到非常枯燥无味,严重时就会造成肌肉损伤。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一般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使血液循环加快,达到预热机体的效果,让身体各机能快速达到训练或比赛状态。专项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根据各个专项的技术特点对运动员负担较大的部位和易伤部位加强专门练习,提高它们的机能。在基本准备活动后应补充专项准备活动,这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即准备活动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练员在安排训练计划时应考虑到这一部分的量与强度、手段和内容和与课主要目标的吻合,尽量避免不应发生的运动损伤,同时应该逐渐培养学生建立重视准备活动的思想意识。
  (二)教师应以重视和加强技术动作为本,重视专项技术训练。在日常训练中,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专项高级理论知识,不仅能讲清动作方法和要领,而且能做出正确、无误的示范动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生物力学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同时讲明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其预防的方法。为了有效预防损伤和发挥肌群的力量,必须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按照正确有效的技术要求,逐步进行练习,在未掌握正确技术之前,投掷次数不宜过多,投掷强度不宜过大。
  (三)教师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遵循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还应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制定出针对不同特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在教授学生动作时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身体素质及专项竞技能力。在练习内容顺序的安排时应充分考虑运动负荷的大小,尽量安排专项练习在训练课的前面,避免因疲劳而造成的损伤。
  (四)运动负荷过大会造成机体疲劳,教练员应了解并掌握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和身体状况,根据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使其避免或安全度过疲劳期,让机体最快恢复到良好状态。在疲劳时进行运动训练,表现为其力量、动作的准确度和协调机能都明显下降,警觉性、注意力减退,肌体反应迟钝,甚至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做平时熟练的技术动作时也可能发生错误而引起严重损伤。大强度的投掷练习后一定要注重疲劳的恢复,尤其要注意各项练习易受伤部位的疲劳恢复,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