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红霞 李晓菊
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任务,激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并完成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 通过实例介绍了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具体运用和实施,以及起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 教学模式 任务设计
一、 引言
大学英语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除了学生的自身努力外,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导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过程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传统的PPP教学模式,即教师先呈现某个语言项目(presentation),然后让学生练习(practice),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production),已不能够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就可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倡和推广。
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打破了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和实际运用相割裂,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割裂的传统模式,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注重“语言研究”转变为注重“语言使用”。
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通常泛指在课堂教学中为推进学习过程而要求学生做的任何具体的贴近学习者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一直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参与者之间的交流过程是一种互动(interactional)的过程。为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1]。这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交际教学思路(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一种发展形态,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 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即布鲁纳(J. S. Bruner)的 “认知―发现学习论”。 这种认知―发现学习有一系列的优点:1) 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潜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3)有助于学生掌握试探的方法: 4)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保存[2]。所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使学习者自然地、有意义地对语言加以运用,并营造一个有利于语言习得和内化(internalized)的支持环境。
三、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根据Nunan(1989)的观点,任务由5 个方面组成:1)任务目标;2)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3)基于输入材料的各项活动;4)任务所隐含的教师和学习者的作用;5)任务执行的环境问题[3]。Skehan(1998)也提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意义是首要的;2)有交际目标需要完成;3)根据活动的结果来评定任务的执行情况;4)活动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5)任务完成优先于语言学习[4]。
事实上,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项活动都应该围绕任务而设计、展开,课堂与真实世界应有某种意义的联系。任务型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把任务作为载体,学习者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 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的语言,也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强调语言学习活动及其任务具有现实生活性,强调教学活动和任务应遵照循序渐进、有易到难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是获得技能的过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任务类型要能体现多样性,任务目标要具体化、细致化,活动的设置要有延伸性。因此任务型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五种原则:1) 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2) 运用活的语言;3) 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4) 适当注意某些语言形式;5) 有时应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5]。
四、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应用和实施
Willis[6]提出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如表1表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与传统的PPP教学模式不同,它把语言形式的聚焦安排在最后。笔者从学生“学”的角度,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Unit Seven为例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课文的预习、理解和拓展入手设计出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及课后任务三个阶段。
(一)课前任务(pre-reading task)
课前教师要明确目标、布置任务,如: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topic of “Gun problem” in groups; such a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un problem?Should we solve the problem by removing it or not? Can victims really protect themselves when having a gun? 来诱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做准备。
课前的一些问答、讨论能激活学生对以往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促进其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课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图片,通过视觉提供有益的背景知识输入。此时还可插入提高语言知觉的活动,让学生能联想起相应的词语或短语,如:violence, fear, hunger, poverty, sufferings, gun-related murders。现在各种多媒体中的英语节目给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还可利用一些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出实用性强、可操作的任务。这些内容完整、故事性强的任务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复述。
在课堂上学生可通过小组互动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应先向学生讲述组织这次小组活动的目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同时规定好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把课前所准备的东西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推荐出一、两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和教师汇报。教师也应先对活动主题所需要使用的语言知识有所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一组一组地监控,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做好小组间适当的调节,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言语交流,培养学生语言的流畅性。此时教师要注意不要为了纠正语言错误而打断其交流。
在学生已经预习并获得足够输入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题材、体裁运用不同的交互模式进行讲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语篇结构的分析,强调上下文的重要作用,指出作者的最终目的。最后对课文进行必要的语言分析,有重点的讲解语言结构、翻译句子和段落写作。
(三)课后任务(after-reading task)
此阶段的重点从语言意义指向语言形式,即做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达到巩固的目的。活动可大可小,形式视课文内容而定,可复述、写摘要、搞辩论、角色扮演等等。如在“Face to Face with Guns”一文讲解结束时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论点“Could we feel safer when having a gun?”进行辩论,这样既巩固了所学语言知识点,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适时的评价与鼓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能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可借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五、任务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且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二)注意师生角色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任务活动的指导者、策划者、组织者和评估者。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再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而与学习者形成伙伴关系。由于多年的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对教师的依赖心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评估的标准要为大家所熟知,教师的评估应做到公平公正。
六、结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国际外语教学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强调真实的交际,强调语用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自主学习能力(learner autonomy)。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它能大幅度地增加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情感,能让英语课堂的气氛轻松活跃,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赖非,苏明阳.大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苗淑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任务的设计[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6).
[6]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