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之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骆晓玲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中学音乐教学受流行音乐冲击太大。如何减小这种负面影响,让学生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每一位音乐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我不断观察、学习、探索和实践,从中寻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有实效起来。在新的环境下音乐教学的规律及方法应有所改变和改进。
  
  一、师生共同探讨如何表现音乐美
  
  以唱歌课为例,唱歌时,在会唱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好,既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也满足听众欣赏的需要。首先要做到师生共同探讨所唱歌曲的速度、力度、音准、节拍、节奏、情绪及音乐风格等内容。歌曲情绪、情感的把握与表达,应根据歌曲内容、类型等来确定。不同的歌曲应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去表现其内涵。如《祖国颂》是赞美祖国壮丽山河、歌颂社会主义的,整体上应用稍慢的速度,充满激情地演唱,力度要随内容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具体说,第一部分速度稍慢,为四拍子,要广阔、庄严、雄伟地表现其内容;第二部分为二拍子,应加快速度,欢快、活跃地唱;第三部分应用中速稍慢,四拍子节奏,优美抒情地表现其歌词美感;最后一部分将十二拍、六拍、二拍、四拍子有机结合,速度不断变化,力度随之变化,情绪也在变,但以广阔、庄严、豪迈的情绪结束全曲。又如歌曲《月之故乡》要用中速,怀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淡淡的哀愁深情地演唱才能表现其音乐美感。其实歌曲都应如此,先理解歌词,再探讨其有关内容,最后去演唱才能唱好。
  
  二、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先动起来,这里的动指“动口”、“动手”、“动心”,教师要善于“引唱”、“范唱”,或演奏、打手势等带动学生;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自己进行演唱或演奏。不同课型用不同方式去引导学生。如欣赏课可放录音,可展示画面,也可讲故事等,根据欣赏内容进行设计。唱歌课上,可用师生共同演唱、范唱、师生赠歌、对歌等多种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歌唱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新歌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如欣赏古曲《流水》可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歌曲《阳关三叠》可放表达友情的歌曲。如《送别》给学生听,以加深印象;还可用朗诵或表演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学习歌曲。总之,学习内容相同,方式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用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学中的提问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它能达到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的目的,但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和难易程度。提问一要准确,二要简练,三要灵活恰当。在尽量切合学生实际的同时,根据其年龄特征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用准确的语言、简洁的肢体动作、灵活的技巧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可就其风格、节奏、速度、情绪等内容进行设疑提问,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也可先用恰当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其旋律线条的起伏与节拍特点,然后设疑提问,以增加学生欣赏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用巧妙的衔接与精彩的结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它讲究教学内容转换时的过渡与衔接。衔接巧妙可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如欣赏意大利民歌《马莱卡莱》,可在欣赏结束后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当学生在看到那沐浴在月光下的马莱卡莱海滩时,自然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从画面的色调、境界与内容中去感受其音乐美,这便是巧妙衔接的结果。
  课堂教学除巧妙衔接外,许多人忽视了课堂的结尾。其实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结尾非常重要,就像写文章讲究有头有尾。结尾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引申;二是为下一堂课留下悬念,使学生盼望下次课的到来。一般一堂课结束时,学生已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增多,疲劳感加重,所以此时若无精彩的结尾,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结尾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如唱歌课上,可用齐唱歌曲结尾,也可用独唱、轮唱等形式结尾,还可用欣赏音乐或即兴创作表演来结尾,或让学生评议总结来结尾,都是很好的方式。但要讲究多样化,精彩、简练方能吸引学生。
  
  五、在表演实践中创造音乐美
  
  表演与评议在教学中也至关重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与评议,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其表演欲,过一把“演员瘾”,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自己的感情,感悟人生之美。在自唱、自创、自演及评议过程中提高表演的心理素质与能力。如欣赏影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可让学生模唱,或分组配合表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编自演音乐情景剧,效果会更佳。在创作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与才能,又让学生得到了锻炼。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质量。因此,要尽量让学生有最大的能动空间,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和时机进行点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与教师共同感受音乐、参与学习与表演,形成互动的局面,才能使音乐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