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曰阁 张翠英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已不再是封闭的知识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舞台,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的阵地。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适应新课堂的需求。笔者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针对如何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谈几点认识。
  
  一、把握课改理念,构建新课堂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1)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学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
  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猜猜利用活动角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抓紧时间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我没有向学生直接灌输角的种类有哪些,而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做角,这样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心需要。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挑战心投入到学习中来,通过实验不仅验证了刚才猜想的几种角,还发现了“周角”这一新角。于是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2)把倾听、赏识、激励的目光送给每一个孩子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应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画有三个角的练习题:
  
  请你比较这三个角的大小?一学生说:“∠2最大,∠1=∠3。”另一学生反对这一同学的看法,他说:“∠2>∠3>∠1。”学生意见出现了分歧,我顺势引导:要是知道每个角有多大就好办了。(我在这里只是想引出量角器,从而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然后用量角器量角,但却发生了意外。)这时有一学生说:“用手来量。”我惊讶地说:用手来量?请你说一说如何来量?他一边说一边做:把食指、拇指叉,开放在∠1的两边,然后固定不变,再用这个宽度去量∠3,∠3的宽度比∠1大,所以说∠3>∠1。这位学生刚坐下,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喊:“老师我有意见!他这样量不准确,手容易动,我们可以用直尺来量,量时把尺子放在距离顶点2厘米的两条边上,比一比哪一个角的宽度大,哪个角就大。”我激动地说:“这两位同学一个用手来量角,一个用直尺来量角,我是第一次听到,非常有创意!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创造者!”我发现:学生们的表情非常激动,倾听得格外专注。刚才发言的两位学生,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掌声刚平息,又有好多学生高高举起他们智慧的小手,极力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扩大知识储备,引领新课堂
  
  (1)教师必须是“源头活水”
  广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做行为的先导,还必须拥有渊博的课内外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崇高的人格魅力,学生才可以从你那里获取他想获取的知识、能力、品格、精神。现在已不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了,教师必须是“源头活水”。教师要不断地扩大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质。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利用活动角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之后,汇报交流各自的发现,有一学生说:“我发现从平角到周角,这条边转动的范围最大。”这一发现出乎我的意料,我心想:从平角到周角这个范围这么大,还有没有其他的角?顿时觉得自己太孤陋寡闻。我当时只表扬这一学生观察得真细致,没有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去。下课后我带着疑问回到办公室,上网搜集有关角的种类,惊喜地发现:比平角大比周角小的是优角。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迎接学生的挑战。
  (2)教师必须具备数学美感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要在数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尤为重要。正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对美好的事物总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应具备对数学美感的良好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并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强烈体验与感悟走进课堂,走进孩子,走进数学,与他们共享数学美,共创数学美。
  如:我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设计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以美感体验,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的学生说:“折线统计图像小山,数据增长时像爬坡,数据下降时像下坡。”还有的学生补充说:“数据增长得快,坡陡;数据增长得慢,坡缓。”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兴趣,使同学们深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生成新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就是学习方法的改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生成新课堂。新课标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特征。另外,观察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在观察长方体纸盒时,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来认识长方体。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能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图形,填表格,既分工又合作,再在重点、难点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比较、归纳、表达,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倾听、质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师准备好了吗?新课改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通过我们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让学生在心中埋下学习的种子,迈出合作探究的步子,结出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新理念.
  [2]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3]数学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