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阅读思维的层次性, 重视语文阅读的新起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代秋
作品阅读是语文教学和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能力要求。高一年级如何从教学、考试的实际出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阅读思维的层次性,学生能获得基本的分析概括能力,把语文课堂教学当做语文阅读的真正起点?下面我就以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维的起点――问题的提出
同其他学科一样,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课文也只是一个例子,是学生达成“三维”目标的一个例子。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地挖掘这一功能,发挥其作用,积累其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目标基本上就是达成知识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两大类,此其一。其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点都是学生,以求学生个体能力的健康发展。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提出:“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本色的语文课堂要去掉“繁文缛节”,去掉“为图片而图片”、“为声影而声影”的修饰,真正地让学生在自由、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因为来自学生的问题是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也是老师最容易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的问题。而问题则是思维的基本方向,也是思维的起点。
基于这种思考,以及《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文实际,教学重点之一可定为“理解句子的含义”。在课堂上学生就此重点提出了三个句子:①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②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都可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真正的自己。③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的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二、思维的展开――问题的准备
问题的准备是思维活动的主要阶段,问题的解决需要做好的一个重要的准备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比较充分的了解。赫尔曼・黑塞的这篇文章认为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领悟经典作品,因为在书籍中可以获得思想和知识,可以理解把握世界,人类精神,体验自我,使生命更加充实、完善的境界。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但因为文章的立足点比较高,而高一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又相对较低,因此,他们读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鉴于此,问题的准备就应当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的内容。经过讨论,大家得出的结论是:
①第1段,解释“真正的修养”的特征和内涵。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而做出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②第2段,直接指出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第3段,指出个性或人格是可以获得教养的前提,是产生爱和生命的基础,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生命质量,获得真正的教养必须有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教养,否则灵性就被戕害了。
④第4段,指出当今之世的一种不良认识和倾向,作者主张一个人应该倾心于书籍和阅读,认为杰出的作品可能比无聊的消遣更加接近生活本身,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⑤第5段,言简意赅地指出只有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阅读者和杰作的价值同样重要。
⑥第6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⑦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越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说“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应该怎样阅读经典?这样促使学生将文章的七个小节内容进行认真归纳,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可比较全面地理解文章。
课堂教学的问题来自于学生,但不代表说课堂教学的问题只能来自于学生。因为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学生所提问题的不全面、偏颇等。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三、思维的高峰――问题的解决
解决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任何句子的存在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重要句子在内容、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与上下文有“血脉”联系。因此,句子的生存离不开语境,句子的理解也离不开语境,理解句子要反复阅读上下文。其次,重要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这种理解几乎有点类似文言句子的翻译)。抓住这种关键词,句子的意义几乎就明朗了。如问题①“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的价值”的关键词是“自己的价值”(注意:原句前有“表明”一词),“真正的价值”。(关键词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后得出)
第一个关键词实际上讲的是读书的态度,即如何读经典或杰作。前面的“问题的准备”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教养”的前提是“可教养的客体”,即“人性”“人格”,要获得知识就要有“爱的阅读”,有“心的教养”,同时还要“认真对待”,“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因此,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自己的价值”即追求文明的态度,对经典要怀着敬重之心,热爱之心。而“真正的价值”(前面有“杰作”这一修饰语)是什么?根据前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知道,这里讲的是读书的目的,即我们能从杰作中获得什么,那自然是“真正的教养”即“自我完善”。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追求文明的态度,对杰作怀着敬畏之心、热爱之心,才能获得自我完善。”
四、思维的延伸――问题的思考
首先,语文课堂的目的除了理解文章的内容、手法,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能将课堂所学迁移到其他方面,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比较高的分数,这样的课堂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其次,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一篇文章学习的结束。其他的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学生练手法的好材料。
再次,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多,教师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对这些比较多又有点杂乱的问题进行整理合并,最后形成几个具体清晰的问题,以便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展开。
最后,课堂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新的问题的产生。比如学习了本文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还有哪些,等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