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就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来自社会的高标准要求,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倍增;另一方面受教育的对象成分复杂化,特别是现在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因人而异,尤其孤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智障儿童等身心发育不正常的学生,大多数表现出学习动力弱,甚至有厌学情绪,极个别的还出现了辍学外出打工的现象。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 提高 教学效率
  当前,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只要我们多留意,总能采集到需要的花朵用之于课堂,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一、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不仅要做到真实、朴实、扎实,还要做到灵活、互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里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幽默风趣、富有文彩、神采飞扬、激情洋溢、与学生思想融为一体的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难免生厌。但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他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这是因为教师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愿意听也乐于听,一旦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你的课堂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其次,随着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形象、生动、变化万千的画面,美妙悦耳、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入耳动心的诵读,就在不停地触发着学习的兴味,开启着学生灵感之窗。例如,在教学《家里的灶头》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江南农村的各种灶头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配乐有表情地朗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和余光中的《乡愁》,欣赏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风光,使学生宛如置身于江南小镇,似有缕缕茶香扑鼻,幽幽丝竹入耳。这样诗文、画面、音乐三者交汇,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文本去了解江南,可以深切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感情和对母亲深深的爱。
  当然,兴趣的发生和维持还与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等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让语文课上得有个性
  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多项具体的要求中谈到了“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观点。其实,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语文课之所以高耗低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千人一面,形成了一个僵化的模式,教师习惯于传授型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服务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定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的课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这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非常有利。
  如教《菜园里》(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1册)一课时,有两位教师在处理“了解蔬菜特点”的教学内容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教师先出示一个动画人物――黄婆,让她用夸黄瓜的形式介绍黄瓜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黄婆的方法向自己的好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学生学有榜样,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另一位教师则先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卖菜的阿姨,向学生推销自己手中的一样蔬菜――萝卜,然后让学生扮演卖菜人,向同学推销自己小组分到的所有蔬菜。由于学生必须小组合作,才能把手中的菜全部卖掉,所以兴致很高,不但介绍了自己知道的蔬菜的特点,还知道了自己原先并不了解的蔬菜的特点。在这两种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非常突出,使语文课展现了它本来丰富的内涵,学生的语文素养何愁不会在如此有趣的语文课中积淀、养成呢?
  三、借助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感
  阅读教学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我们在课堂上分析得越细,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点从学生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便能看出。因为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个字词的赏析,好多是教师越俎代庖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很少。这样,势必造成教师说作者写得美,学生跟着说美,毫无自己的理解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既累了教师又苦了学生的现象,我向多媒体求助。比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里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边放映带雪的山景,以及济南的水景,边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视听并茂,各种美一起涌现,且相得益彰,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自己总结。又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观察人物细致,并抓住人物的特点给予了细腻描写。纵然教材上有客厅里的插图,但那种平面黑白线条构图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课堂出现了学生确定不了而争执的场面,且因双方各有根据,教师也不敢妄下断语,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我吸取了这一教训,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轻松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由衷地赞叹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四、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高效课堂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还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总之,课堂作为教学互动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96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