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香港人为何少买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铁

  北京的常住人口大约是香港的2.5倍,汽车数量却是香港的8倍多!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汽车总量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变化并不大,多年来年均增长率都在2%以下。而北京的汽车总量还处在井喷阶段,在2011年上半年冲破了500万辆大关。   一句话,香港人为什么不疯狂买车呢?肯定不是买不起车。香港的人均GDP是北京的三倍,车价却比北京便宜得多。   我们常听到的另一个解释是说,香港人之所以不买私家车,是因为用车费用太高:购车要交重税、汽油有重税、停车费高昂。这种解释,有些部门是乐意听的,因为可以作为提高收费依据,把问题都推给收费太低。   不过,以我在香港读书5年多的亲身体验和观察,香港人不疯狂买车的根本原因,并非用车成本太高。   以我求学的院系为例,教授与副教授总共有12名。有私家车的只有3位。香港大学教授的薪水属于世界前列,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但大多数教授都没买私家车,这显然不是因为用车太贵。   香港人之所以不疯狂买车,在于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很高,公交出行非常方便舒适。在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90%,而地铁和城铁出行量达到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全香港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环地铁站500米的范围内,几乎所有常去的地方都有地铁到达,非常方便。   我曾经在北京呆过几个月,有网友这样形容北京的地铁:“带上车的是饼干,带下车的就是面粉。”这样的情形不会在香港公交中出现,尽管上下班高峰期,香港地铁人也非常多,但地铁公司的管理非常到位,为了防止拥挤和踩踏,在个别拥挤点会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分批放乘客进入地铁站。而在站台上,也是有秩序上车,太挤了工作人员就会让你乘坐下一批。而高峰期香港地铁的发车间隔非常短,一两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到达,拥挤的人群很快就得到了疏散。   如果你是在香港乘坐公汽,更不可能像北京那样挤成“相片”。因为香港的公共汽车严格规定了人数,不允许超载。你可以在香港双层巴士车门边看见这样的标志:上层座位53人,下层座位21人,站位44人。如果你坐的是小巴,更不用担心拥挤问题,小巴不设站立位,所有人都有座位,绝不超载。   还有,在香港乘坐公汽,不会像北京那样是一场战斗,秩序井然,文明礼让,每个线路的公汽都会停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固定的栏杆口边,司机会将车门准确地对准上车的栏杆口,大家只要顺着不同的栏杆各自排队等候就行,不会拥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