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邮储银行的民生之路(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玉洁

  2009年的一天,江苏农民谭学玉刚刚将新捕到的对虾装运上车,恰巧遇到了来村里回访的信贷员,看到自己的“财神”,谭学玉一脸兴奋,“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为农民致富架起了金桥!俺村20户靠邮政储蓄银行80万元小额贷款帮忙,今年160亩池塘赚个30万元没问题!”说到这,谭学玉已经乐得合不拢嘴。
  2009年初,谭学玉所在的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镇三合村来了一拨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向村民宣传小额贷款业务,这让村民们感到既新鲜又很有诱惑,新鲜的是村里人很少和银行打交道,更别说贷款了;诱惑的是听说贷款给出的利率适度,可以避免因赊欠鱼虾饵料而背负的“高利贷”,这刚好解了村里养殖户的燃眉之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谭学玉和一些村民向邮储银行申请了贷款,没想到很快获准。
  三合村的例子是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小额贷款事业的一个缩影。2004年,为贯彻民生政策,中央在“一号文件”中要求大力推行小额贷款基础金融服务。2007年,邮储银行在成立的当年,便开始推广“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业务,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中小企业获益,成为实践民生政策的先锋。
  
  一块“难啃的骨头”
  
  2009年2月19日早晨6点,像往常一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田东县支行信贷员卢海琼准时出班了。为了给思林镇壮族老乡黄吉念送一笔贷款,卢海琼要骑摩托车走两个多小时的大路,再步行20公里山路进入山寨。“业务量虽然小,但农户离不开我们。”卢海琼说。田东县少数民族人口占近九成,散居着壮、瑶、苗等12个民族,像卢海琼一样的信贷员在当地被人亲切地称为“背包银行”。然而,当人们问起卢海琼觉不觉得辛苦时,她却摇了摇头:“比我辛苦的同事多着呢!”
  自孟加拉人尤努斯创办小额信贷模式以来,向穷人贷款的扶贫模式迅速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的支持。然而,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银行来说,穷人的贷款额度小,但手续却不比大额贷款简单多少,所以发放小额贷款远没有大额贷款获益多和方便;而且,小额贷款一般缺少抵押物,这就大大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在中国,由于农民贷款意识的淡薄和客观环境的复杂,小额贷款工作举步维艰,正像卢海琼所说,做小额贷款业务的基层信贷员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在大城市里的工作人员所难以想象的。因此,如何对待小额贷款业务,怎样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考验中国金融机构的试金石。就在各大银行对农村小额贷款心生胆怯之时,邮储银行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小额贷款之路。
  邮储银行在筹建之初,便开始关注尤努斯及孟加拉乡村银行,深入调查我国社科院按照尤努斯经验建立的小额信贷项目,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对农村信用社的走访。此后,他们吸取国外经验,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密切交流,在产品设计、系统建设、队伍培养、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2007年6月22日,邮储银行“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业务在河南新乡长垣县正式启动试点,向这块“难啃的骨头”发出挑战。
  作为目前国内排名第五的银行,邮储银行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其网点的覆盖范围有着显著的“平民”特点。目前,邮储银行的3.7万个网点中,有70%位于县及县以下,成为“延伸城乡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业务难度。然而,奇迹总在逆境中出现。截至2010年10月底,邮储银行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00多万笔,共计2400多亿元,平均单笔贷款金额为5.90万元。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是,不良贷款率仅为贷款总数的1%,邮储银行何以创造出如此成绩?这还要归功于其良好的贷款机制和无数像卢海琼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信贷员。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邮储银行的信贷员,下到实地考察贷款方的实际情况是必修的功课。邮储银行建立伊始,就向员工订立了“八不准”的规章制度,即: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怠慢、顶撞或刁难客户;不准故意推脱、拖延、拒绝客户的贷款申请;不准以权谋私、以职谋利,不准向客户提出工作以外的任何要求;不准索要和收受客户任何形式的宴请、礼金、礼物……这就要求信贷员在品格上具备较强的素质。
  2009年7月14日,邮储银行河南省漯河市分行来了一位年轻的农民,脸上充满着焦急和疲惫。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下,他慢慢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他叫曹新,在曹店乡经营着一家养猪场。由于扩大猪舍,曹新最近花光了所有积蓄,无力再购买猪仔,看着空荡荡的新猪舍,他心急如焚。此前,曹新已经跑了许多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都被以贷款数额小、抵押物不合格等各种理由拒绝,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找到邮储银行来碰碰运气。了解了曹新的情况后,工作人员让他填了一下调查表,并告诉他明天就可以去他家里调查情况。就在走出邮储银行大门的时候,曹新心里还犯嘀咕:这是真的吗?
  第二天早上,突然天降大雨,整个村里的土路全变成了“南泥湾”,曹新心想,这种天气,信贷员大概不会来了吧。到了约定的时间,曹新的手机突然响了,里面传来信贷员的声音,原来邮储银行的车被大雨堵在了半路,他们正走过来。过了十几分钟,当两位信贷员出现在曹新面前时,全身已湿透,同时湿润的还有曹新的眼睛。在调查完情况后,信贷员婉言谢绝了曹新吃饭的邀请,马不停蹄地回了银行。第二天下午,贷款便交到了曹新的手上。
  “改善民生”在邮储银行人的心目中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有着实际意义,要让中国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农户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服务人员就必须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深入山区,到田间地头找农户交谈,这对于邮储银行的信贷员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许多信贷员还因此遇到过生命危险,然而,就是他们一次次感动了农户,拓宽了农民的致富之路。
  
  农民金融意识增强
  
  李阳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人,多年来从事药材生意,由于资金所限,生意规模一直不大,然而,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贷款。像周围大多数农民一样,李阳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要贷到款,必须有熟人托关系才行”。2008年,邮储银行在李阳家乡进行宣传和现场受理,李阳一开始并不相信:“笑话,现在哪有送上门的贷款,到头来弄一个款没贷上,钱倒花的不少。”然而,在看到有人在邮储银行贷到款之后,李阳有点坐不住了,便打电话咨询。让李阳感到惊喜的是,在配合完成邮储银行的联保、调查后,他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便拿到了贷款。从银行出来后,李阳嘴里还在不停地反复念叨着:“真想不到,这下可好了。”李阳用其中一部分贷款购置了中药材加工设备,余下的购进中药材,开始做药材加工切片销售,利润比以前提高了许多,规模也开始逐步扩大。
  现在,陇西县的农户们都知道,邮储银行的贷款不收任何其他费用,不需要关系,够条件就放,且速度很快。小额贷款业务已深入人心,每天都有很多人申请贷款,邮储银行资金正在逐步回流到地方,为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宋吉喜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支行一名信贷员。2009年11月的一天,他接受了一位客户十万元贷款的申请。宋吉喜经过严格调查,发现这笔贷款的实际用款人是此客户的其中一位保证人蒲某,这引起了宋的警觉。虽然蒲某是甘谷县某企业的正式员工,但由于经常赌博,外债累累,这种情形下,宋吉喜断然拒绝了客户的贷款要求,并将蒲某的实际情况告知客户。客户了解情况后对宋吉喜非常的感激:“谢谢你,如果不是你,那十万元贷款就该我还了。”宋吉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规避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同时维护了客户的权益。
  2009年1月5日,国务院一位领导在河南考察时,专程来到邮储银行河南伊川县兴华街支行营业厅了解情况,正在信贷营业区咨询、办理业务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对他说,在邮储银行贷款感觉非常方便,两天就可以拿到贷款,他们的结算户也是在邮储银行开的。国务院领导非常高兴,对邮储银行开办小额质押贷款和小额贷款业务、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力度表示满意。如今,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凡是听说过邮储银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愿意帮助农民发家致富的银行,而邮储银行的信贷员们也用自己良好的业务素质换来了仅有1%的不良贷款率,实现了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金融服务的承诺。在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再次列入其中,邮储银行的民生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1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