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与漫画影视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 骏
锣鼓听音
倪 骏
中央戏剧学院
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7月11日凌晨,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和北京万达三条院线前所未有地同时自发举办《变形金刚》的“零点首映”,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影院的平均上座率高达罕见的110%,连过道和走廊里也坐满了人。五天票房过亿,没有人会怀疑《变形金刚》是暑期档甚至整个年度的票房霸主。
今夏银幕的另一个主角是“机器猫”(《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相比于已经3D化的“变形金刚”,“机器猫”则是百分之百在银幕上玩了一把“昨日重现”――除了名字,一切都和我们小时候看到的一样,甚至连那首被我们改造成K歌金曲的主题歌也予以保留。一部成功的动画片吸引的不仅仅是小孩子和他们爸爸妈妈的注意力,还会让其他成年人走进影院,从这个角度上说,“机器猫”堪称模范。
这两部作品都是漫画影视剧。漫画影视剧,顾名思义就是以漫画、绘本为蓝本改编的影视剧,是借助漫画的题材故事、人物原形,进行新的影像视听的创作,在实质上与小说、戏剧等体裁改编影视剧相近。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漫画影视剧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以真人饰演,如《蜘蛛侠》;二是以卡通动画片形式表现,如《机器猫》;当然,还有一些是由真人表演和三维动画合成的,如《变形金刚》。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日本、中国香港,漫画真人版的影视剧都大行其道。
漫画与影视剧渊源久远。早在上世纪40年代,好莱坞就把漫画经典之作《超人》搬上了银幕;而在1978年,真人版电影《超人》加进了大量的电影特技――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可控移动镜头技术和抠像技术,使得该片在原本就奇特而充满英雄幻想故事的基础上,又营造出梦幻般的视觉奇观,从而获得了更为令人惊叹的高票房。于是这种描述“英雄梦想”的漫画加上炫目特技的电影改编模式大行其道,跟风效仿者蜂拥而起,并诞生了经久不衰的《蝙蝠侠》、《蜘蛛侠》、《绿巨人》、《乌鸦》等影视作品。
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界,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把本土历史最悠久的漫画《老夫子》改编成电影。上世纪香港引进了许多日本流行漫画,并改编为电影,如《城市猎人》(成龙主演)、《男儿当入樽》、《黑侠》等,而前几年香港又出现了《古惑仔》、《老夫子2001》、《风云雄霸天下》、《华英雄》等风靡一时的漫画电影。1999年,漫画家几米推出了很受大家欢迎的绘本《向左走向右走》,2003年,《向左走向右走》又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地下铁》、《恋之风景》、《双响炮》等漫画改编的影视剧正迎头赶上,带动一股漫画改编成影视剧之风的回潮。而根据日本畅销漫画改编、《无间道》梦幻导演组合刘伟强、麦兆辉联合执导的电影《头文字D》,讲述年轻人飙车的故事,网罗了人气偶像周杰伦、陈冠希、余文乐、陈小春及日本当红影星铃木杏,并有实力派影帝黄秋生加盟,成为让人难忘的青春片。
内地的漫画改编电影,一般人印象中似乎就只有脍炙人口的《三毛流浪记》(原著张乐平,改编阳翰笙)和1993年张建亚编导的《三毛从军记》。其中后者用喜剧游戏的方式去表现、反思严肃的重大历史题材――抗日战争,影片中那些近乎周星驰“无厘头”的荒诞风格具有后现代反讽意味,故被人称为中国电影进入后现代时期的标志。实际上,国内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改编自叶浅予漫画的“王先生”系列,诸如1941年的《王先生吃饭难》,在表现苦难、怜悯之余就很让人捧腹。
漫画改编影视最多的要算日本了,每年推出的影视剧中就有1/3改编自漫画。其中为国人熟悉的有改编自柴门文同名漫画的《东京爱情故事》、反町隆史主演的《GTO麻辣教师》、推理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死亡笔记》等。
近年来这股改编热潮大有愈刮愈烈之势,如好莱坞就有《超胆侠》、《X战警Ⅱ》、《绿巨人》、《蜘蛛侠》等;香港的电视版《风云》、台湾的《流星花园Ⅱ》;当然还有一系列的几米、朱德庸的改编影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漫画影视大有占据影视界半壁江山之势。
漫画改编影视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漫画原著。实际上大多数成功的漫画影视作品都是出自经典名作抑或畅销作品,漫画原著所拥有的庞大读者群便是现成的观众。
研究表明,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年代,漫画成为每个人心中的一亩梦田,播种幻想与憧憬,也灌溉喟叹和惋惜,于是,漫画改编的影视剧不单单是孩子们的专利,更成为有梦之人的最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3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