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北汉族民歌能否走进哈尔滨中学音乐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多姿多彩的本土音乐是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的优势所在。在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本文就黑龙江的本土音乐―东北汉族民歌在省会城市哈尔滨的中学音乐课堂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考量。
  关键词:东北汉族民歌哈尔滨中学音乐
  
  民歌作为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的象征,是一种传承本土文化最好的载体。地方民歌作为一幅幅当地人民生活的风情画卷承载了太多的诸如民俗风情、方言口语、生活习惯、审美倾向等展现本民族文化的特征。而近些年来,在商业音乐和国外音乐市场的冲击下,民歌的生存空间正一步步的萎缩,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承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需要一代代人像接力棒一样把民歌文化传递下去。现在,曾经是传承主体自发学唱民歌的乡村, 眼看无人接替。若要民歌传承不中断、不衰亡,就必须要有一个新载体出现来承担这一历史重任,于是中小学生便自然地走到了民歌传承的舞台上来。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先后已有数十个乡镇的地方政府把当民歌纳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如:兴化的民歌号子进课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民歌进课堂、湖南桑植民歌进课堂、福建晋江市高甲戏南音融人中小学课堂、陕南紫阳民歌进课堂等等。
  作为黑龙江的儿女我们也有责任更有义务来传承我们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坐落在白山黑水间的黑龙江有着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不仅有音调高亢嘹亮,气韵悠长,旋律活泼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音乐形象鲜明生动东北汉族民歌;也有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是龙江人民长期以来的劳动和生活产物,更是我们学校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资源。面对着林林总总的东北民歌,笔者认为以汉族人居多的东北人,更多的因该传承我们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汉族民歌。
  一、东北汉族民歌在民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东北汉族民歌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它凝聚着东北人民的智慧,是关东人民的杰作,东北汉族民歌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东北汉族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东北汉族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高亢嘹亮,气韵悠长,旋律活泼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反映了东北人民开朗的性格与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汉族民歌记述了东北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以及精神风貌。民歌承载着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文化的珍贵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唱民歌就是传承历史文化记忆。
  东北汉族的性格特征是气质高亢、粗犷,感情质朴、爽朗,格调风趣、幽默,同时还具有原东北少数民族的某些特,如开朗、热情、奔放等。这种双重性格(即关内北方汉与原东北少数民族某些性格特征的混合)是在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里,经过长期的衍变才逐渐形和日臻完善的。这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独特的心理素促成了外来民歌的衍变,其影响是较为明显、深刻的,往使民歌在结构与调式上出现变化。
  在调式上,东北汉族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在旋律上,东北汉族民歌的曲首往往是同音反复、或使用重复的表现手法。此外,东北汉族民歌在表现手法上还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运用四季、五更、十二月来连缀多段唱词,形成分解歌的形式。比如《正对花》、《反对花》,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性。第二,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汉族民歌的特点,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诙谐、风趣。第三,舌尖颤音贯穿全曲,加上模仿锣鼓声所使用的衬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汉族民歌“活”、“俏”、“浪”、“逗”的特点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
  所以说,东北民歌旋律优美,语言质朴,感情率真,有“东北风”、“黑土地”的地方特色,非常适宜传唱,尤其是适宜我们土生土长的黑土地的人们传唱。
  二、东北汉族民歌在中学基础音乐教育中传承的探究
  我们的家乡黑龙江有着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不仅有音调高亢嘹亮,气韵悠长,旋律活泼明朗,节奏规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音乐形象鲜明生动东北汉族民歌,也有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等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东北汉族民歌,孕育在这片黝黑的土地上,孕育在豪爽、乐观的东北人的血液里,它们把人们劳动中的苦与乐、生活里的喜与悲,把民俗、情趣、青山、秀水,把小伙子、俊姑娘那份羞答答的爱用欢畅的、粗朴的、奔放的、柔婉的腔调唱出,织出了一幅幅色彩浓烈独具地方风味的民俗画面。新货郎、瞧情郎、乌苏里船歌等,每一首歌里都散发着黑土地上的玉米香,每一句歌词里都透出东北人的豪气。这些音乐是龙江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产物,更是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合理地运用到音乐教育中。
  比如传统民歌《江河水》已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之中。又有许多演奏家将东北汉族民歌《摇篮曲》、《回娘家》、《月牙五更》、《瞧情郎》分别改编为小提琴曲、唢呐独奏、板胡曲及爵士乐等,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现代化的电声乐队的发展,东北汉族民歌又有新的演绎,为东北汉族民歌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些歌曲乐曲都在追赶当代中学生的审美层次,尽量让古典和现代做到完美结合,既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审美观念又保护和传承了精品地方文化。
  但是由于东北汉族民歌杂而庞大,里面良莠不齐,其中歌颂爱情或是不适合现在社会的一些内容就不应当选入中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里面了。我们应该甄选一些适合中学生心里的歌曲,即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东北汉族民歌进行教授。
  但是据我的的调查,现有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音乐课本里为教师筛选的一些本土音乐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绝大部分老师都不会选择去教这附加的第七单元,这也是本土音乐流失的重要原因。
  (王婷婷,哈尔滨第69中学音乐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2008级音乐学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5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