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中小学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实现依法管理非税收入的新形势下,非税收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中小学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处于基层学校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层次低等原因,存在道德水准有待提高、专业知识及关联学科知识缺乏、业务视野狭隘、组织协调能力差等弱点,从而导致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公信力下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基层学校的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学校发展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高要求。
一、中小学会计人员素质现状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教育发展新形式下,一部分中小学领导在权力与金钱面前。以权谋私、贪污挪用公款,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中小学校长的“一枝笔”权力垄断,致使学校会计人员在领导强权下很难独立行使赋予其的监督职能,部分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授意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积极参与到伪造账表、共同作弊之中,严重违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二)会计人员引进机制不完善,未真正做到择优录取
会计人员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因此在选择学校会计人员时,应更加注重其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从业经验。而多数学校恰恰在出现会计岗位空缺,需要补进会计人员时,并未真正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优录取,“人情化”较为严重,其会计人员的引进途径主要依靠学校内部人员结构调整或区内学校选调两种,很少把会计岗位拿到社会上进行公开招聘,这大大降低了学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在选择会计人员时一般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难以胜任其教学的“一线”教师,领导出于照顾考虑,使这部分教师从“一线”转为后勤,进入会计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且会计人员在上岗前未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速度较慢。二是有少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安排“一线”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兼职管理,但这类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财务的学习与思考较少。此外,经验丰富的老会计由于年龄偏大,缺乏学习热情,知识更新较慢,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够,计算机使用能力较低,影响了学校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中小学会计人员职称、待遇等普遍较低,严重打击了其工作积极性
1 由于中小学领导主要关心的是教学质量及招生规模,对财务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一线”和“二线”的区分,必然会在评“优”评“先”方面有所侧重,学校没有财务人员评“优”评“先”的工作标准,与“一线教师”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财务人员被评为优秀或先进的机会很少,这种机会的不均等性必然导致学校奖励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
2 在实行绩效工资后,职称与待遇挂钩,而会计人员与一般教师评聘职称是有所区别的,教师评聘职称主要是评与聘,而会计人员评聘职称除了评聘以外还需要通过全国会计职称资格考试,这给许多半路出家的学校会计人员增大了难度,不少学校会计人员对参加考试已失去了信心。另外由于会计职称在教育行业属于非主流系列,领导不够重视,在学校有限的评聘指标中向教师职称倾斜,这也严重挫伤了中小学会计人员参加专业考试的积极性。技术职称的多年不动,直接影响了学校会计人员工作的热情,而中小学会计人员会计专业中高级职称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其稳定性。
二、中小学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爱岗敬业。这是最基本的一点,要求我们学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健康、求实、高效的态度对待会计工作,做到认真负责、恪尽职守。2,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3,廉洁自律。会计人员若不能洁身自好则不能履行财务工作职责。4,客观公平。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5,坚持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二)专业知识
这体现了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即理论素质与应用技能素质。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行业的会计理论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和电算化等。随着校园信息化进程发展,会计人员须学习新的会计规章制度,将新的会计理论与实践工作相比较,适应其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新需要,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
(三)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一名掌握全面知识、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不应仅停留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上,应真正为学校做好“当家理财”。应对国家财政改革政策,主动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意识、节约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调整财务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中小学财务工作的核心。要按照财政改革要求,严格预算的编制、上报、执行、调整、监控以及分析评价等工作环节,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
三、中小学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及后续教育
加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需要最有效、最简捷的途径。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为适应发展,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要求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发展需要。此外,在增强业务水平的同时,职业道德不容忽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措施和有效途径。
为保障中小学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落实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校会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建立一个财务通用平台,定期向所有学校会计人员宣读与其行业相关的新政策及新的业务处理方式,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让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一个充分地沟通,除让所有财务人员积极思考外,还可以让所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样处理、这样处理的优势与劣势,以解决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问题,使其共同进步。此外,有先进建议大家也可以学习采纳。
(二)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学校会计队伍不是收容所,为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应把学校空缺的会计岗位与其他教师空缺岗位一样,在社会上进行公s招,优胜劣汰,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学校选出优秀的会计人员。
(三)实行相关业务考试与工作考核相结合的选拔方法,以解决会计人员职称问题
为解决“会考不会用,会用不会考”的问题,学校会计人员应考评结合,两者均合格才能聘任相应的技术职称。但对于资格考试应偏重于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其有一定的针对性。建议职称考试分一定的行业性,这样职称考试更具有针对性。
(四)明确学校财务人员工作职责,设立相应奖惩制度
学校应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根据其工作职责设立奖惩制度,通过奖励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而通过惩罚促使会计人员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对所管辖片区的中小学会计人员进行评“优”、评“先”,并以此作为会计人员评职称的优先条件。
(五)单位领导应重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单位领导的重视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领导为其提供进修机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在业务上不断进取,以实现其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提高学校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在当前非税改革的新形势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会计队伍,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重庆渝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6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