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那么做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
  一、确立三种意识
  (一)位置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集体工作,要善于听取群众的呼声,体现学生的需要,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班主任不能搞霸权主议,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如《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如果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任性、不成熟;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会感到小燕子天真无邪,而这种性格深受学生喜爱,创新意识正是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状态中萌发的。
  (二)参与意识。班主任还应确立参与意识,即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班主任才能真正体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不足,而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创新。同时班主任在参与过程中可完善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作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支持。笔者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找到培养学生的切入点,而想充分了解学生,就必须要参与班级学生的诸活动,方可实现!
  (三)竞争意识。班主任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班主任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例如年级中班级与班级之间也会有竞争,班主任就要有此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管理班级的水平,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如果想胜出,不创新,笔者认为是不会优秀的,老师有此创新之心,方可给学生经榜样!
  二、树立三个观念
  (一)教育观念。班主作应从学生水平出发,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如男女同学怎样正常交往方面,如果男女生单独交往过度,我们会把这一现象视为“早恋”。事情发生,如果我们公开去阻止,斥责,效果一定不是很好,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处理此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鼓励男女生交往的好处,并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为其创造交往的条件,但应巧妙地限制其单独交往,会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二)发展观念。班主任应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如组织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活动,如果每次活动内容都大致相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就会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比如祭扫烈士墓活动时,我们讲一些当前国际的局势,或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情况,让学生借古评今,参外评内,而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力图让我们的学生充满时代气息!
  (三)持久观念。必须让学生树立持久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其次,要使每项班级活动充满生机,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的喜悦。最后,要有计划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为学生的不断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坚持三种做法
  (一)班级组织的活动要以实话实说为基点。习惯了说套话、说空话、说假话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坚持实话实说、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只有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有所建树,有所创造。
  (二)体现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如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把义务劳动改为有偿劳动,并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如利用课余或假日组织学生卖报纸、上门推销等有偿劳动,既可让学生感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也体验了生活,受到了锻炼,感受了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的挑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报酬的再分析,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关心他人。
  (三)推陈出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没有推陈出新,世界就不会进步,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作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永远创新。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还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变教教材为探教材,应在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再作探究。用好教材,驾驭教材,教师自身的探究能力必将也得到提高。而这过程中,笔者认为正是教师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有了,在潜移默化中,对于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有影响的,我们的学生也会学习到这种精神!
  教学中呢,允许有不同的答案, 赞赏有创意的见解, 营建“民主教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敢去创新,久之, 创新能力自然将会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必将会得到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