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是练功的前提与保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气功是当今社会普遍应用于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一门自然科学--人体科学,要潜心修研好这门科学,修炼气功者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德性,而修德必须先修心。调心是气功健身的主要组成部分,修德则是调心的主要内涵。道德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练功者的功力与层次的提高,还会对他人及社会造成影响。常言道:"德为功之母,德厚功自高,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
何谓德?德即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处理相互关系及行为的准则。练功者修德比常人更为重要。就练功与技术应用而言,"意为气之帅",练功是通过某种方式方法以意念为导向,有目的和有规律地控制练功者自身的生命运动。但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由于受到各种不同的影响,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意识冲动,引起七情变化,常人将会因此形成行为偏激,而练功者则容易导致内气逆行,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修德本身就是修功,功修得圆满与否,又体现了修德的深度。
如何在练功中进行修德呢?
第一、要陶冶性情,砥砺意志。中医理论认为: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肝,惊伤胆,恐伤肾,这是常人被情所困,自控能力低下而酿成的后果,其结果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古人道:"嗔是欲中火,能烧功德林,欲修无上道,忍辱护嗔心。"若能在七情发作时,自觉将其调节把火熄灭,化险为夷,七情也就被陶冶成道德了。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修炼中不断磨练自我,砥砺意志。
第二、要调治习气,益己利人。三字经中有"性相近,习相远"之说,指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沾染的各种习气,千差万别,五花八门。习气中有好有坏。好的习气能益己利人,符合自然,生生之性,故称为美德或曰公德,对练功者有促进作用。坏的习气是损人利己,如傲气、自满、任性、憎恨、嫉妒、猜忌、诡诈、阴恶、虚伪、自卑、二面三刀、损人利己等。坏习气对练功者损害极大,如果不铲除,练功就不能升华至极,就达不到修炼的目的。
戒、定、慧是佛学的精髓,它把戒放在首位,主张"愿为心师、以愿为戒"。戒就是戒律,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严明的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背。作为修炼者,首先要把公德和利他之心放在首位。持戒中修德,是最有效的练功。修行层次越高,戒律越多,要求越严,效果越好,故称:"练功先修德,德厚功自高,德盛则业兴,德旺则扬名。"层次分明,道理服人。
第三、要增益禀性,圆融性格。禀性是指人的性格和脾气。增益禀性就是通过日常练功,自觉地根据自己性情的缺欠,进行有的放矢的修炼来弥补自己先天禀性的不足,使自身的生命运动得到改善,而获得身心康泰。当然改变性格里的偏颇并非容易的事,改造品性的难度较大,但是一旦认识到它会影响自己性格的圆融,又影响事业发展,妨碍自己的进步,从而下定决心,认准方向,坚定意志认真整治也就不难办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愉快与平衡,幸福和快乐也会随之降临。
第四、要恢复天性,天下为公。天性就是人性的本来面目。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云:"人之初、性本善。"恢复天性就是通过修炼使一个久经世俗污染的修持者,从世俗污泥中解脱出来,恢复其自然的天性。天性就是真我。道界叫道心,佛门称佛性。教门中目标明确者,都为此而勤奋一生。气功修炼者因在复杂环境中修行,要达到目的,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广东省广州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24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