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分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改变了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的教学过程,分组合作,化整为零,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统一管理下,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唤醒、教师被唤起、课堂被激活,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3-0008-03
  为探索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快速发展,2016年8月,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政府和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大武口区属学校正式引入“中国好课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课改项目,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一、“分组合作”提出的背景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冯恩洪校长提出了“三分教育”,即“分层走班、分组合作、分类指导”教学实践管理模式,并在全国各省市基地学校进行了实践与探究。“三分教育”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释放学生潜能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体局根据辖区学校实际,决定在城区薄弱学校石嘴山市第七中学和农村学校隆湖一站学校率先开展“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并进行课改的探索和实践。
  二、“分组合作”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理
  众所周知,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一段的阵痛期,学校课改也是如此。为充分做好课改启动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计划,并稳步推进,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展开课改宣传动员工作
  在具体展开中,学校要求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树立信心、明确任务,并组织开展了四项动员会:一是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课改动员会,班子成员、管理团队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确保管理团队对课改步调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召开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管理团队动员会,明确责任,调动积极性,并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在前两个动员会的基础上,在开学第一天,召开全校动员大会,进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课改项目的思想动员,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四是召开学生、家长动员会,争取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借助动员会,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并明确课改的重要意义,据此推动课改的顺利实施。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课改时限
  为保证课改的顺利推进,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职责,以明确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分工。同时,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学校确定了今后三年为一个发展周期,并将课改的推进工作做为此周期的工作重心。
  3.课改激励保障措施
  为确保课改工作能够按计划顺利推进,学校紧密围绕课改这一中心工作,在教学量化考核、绩效奖励、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岗位晋级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激励评价机制,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的积极性。
  (二)课改实施的前期准备
  1.明确“分组合作”流程
  在课改理论通识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教师集体研讨制定了“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课堂流程环节和导学案的模板,即前置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生成——达标测评——教师反思,并提出了课改路径,即建模——入模——优模——出模。建模是建立规范;入模是掌握规范;优模是在规范模式的前提下,优化导学案和教学流程;出模是在规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2.明确课改推进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有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伴随着问题而前行的。课改推进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环节:教师进行“分组合作”教学实践;梳理发现“分组合作”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个性和共性问题的反思;在反思基础上解决问题。伴随着诸上问题的突破和解决,课改工作将步步深入,并倒逼教师队伍素养的稳步提升。
  3.制定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分组合作”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体现“两个”维度、“四个”要素和“一个”课堂价值取向。“两个”维度: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素养(自主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教师导学能力素养。“四个”要素: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前置预习是基础;合作是课堂的核心;展示是生成的关键。“一个”课堂价值取向:在课堂评价中,一是要考察小组整体的合作学习状态和整体的合作学习效果;二是要评判教师的导学能力及效果;三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导学效果;四是要检测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角色。“分组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重点考察的是教师的导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模式的变革。
  4.抓好两个团队的组建
  学校要实现课改的顺利推进,应当做好两个团队的建设:一是“分组合作”学科备课组的组建,要求学科备课组的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以确保学科备课组教师能够集体备课,并反思研讨;二是班级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安排每组六人,并均衡搭配优良、中等、后进生各两人,选配好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作用。
  (三)课改实施的过程
  在做好课改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课改小组根据课改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改工作。
  第一,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海益课中心专家团队进行的理论通识培训活动,保证全体教师对“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有初步认识。
  第二,课改工作启动一个月后,学校利用三周的时间,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组织一节过关课,并在课后及时做出反思评价,以缩短课改阵痛期,使教师尽快进入课改状态,达到初步建模入门的目的。   第三,在过关课基础上,学校及时反思与总结,梳理其中的共性问题,借助学校团队的自身研讨及校外专家的帮扶与指点,有效解决教学问题,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四,学校在全体教师对“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建模入门的基础上,在专家入校指导的基础上,召开反思总结会,立足学校师生实际,形成了《学校“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行动指南》。
  第五,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紧密围绕课改中的问题展开研讨活动,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第六,在学期末,安排全体教师组织开展一节汇报课,以检验过关课中梳理反思的问题是否在课堂实践中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汇报课促使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以不断提升教师“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能力。
  三、“分组合作”实践的实效
  经过一学期的课改实践,学生、教师、课堂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首先,学生被唤醒——自主学习、合作习惯养成。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得到了良好的转变,课前做到了自觉主动的预习,课上能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并能进行充满自信与活力的精彩展示。自主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的潜能被充分激发出来,彰显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教师被唤起——以生为本、以导为主。教师由过去讲授为主转变为现如今的精准点拨、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的合作、监督、帮扶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
  最后,课堂被激活——学生潜力释放、教师有效导学。“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后,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预习环节重自主、解决问题重探究、展示提升重合作、达标测评重诊断,学生的潜力被充分激发和释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逐步把自己“暗”下去,有意识让学生“亮”起来,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课堂价值取向——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总体来讲,通过“合作学习”实践探索,教师课改理念初步转变,教师导学基本建模入门;学生合作小组已经建立,学生的合作學习习惯初步养成。
  四、“分组合作”实践的价值
  (一)教学方式的新尝试
  新的教学改革需要向深水区涉足,而“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将带来课堂新的活力,为新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
  (二)薄弱学校发展的新途径
  学校只有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才会更富有生机、更能彰显生命力。特色发展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让特色接地气、有营养。并且学校实践探索“合作学习”课程改革为薄弱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和途径。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新探索
  教育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无疑,“合作学习”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它以更科学的方式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成长
  在“合作学习”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评价都进行了转变和优化,并能在最大限度内扬长避短。教师在尝试中不断反思,积极总结经验和问题,充分研讨后不断尽心调整。在实践中,教师的深度参与能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5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