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初始阶段。在道德教育的最初阶段,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对世界的理解仍然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以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从而改变他们未来的生活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这个重要时期,我们不能忽视道德教育。一旦他们在这个时候确立了正确的道德,那就足够终生了。因此,在启蒙的这个阶段,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建立正确和积极的道德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道德;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特别是那些年龄不大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充分重视道德教育,结合生活实例,教会学生适应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研究道德教育如何渗透到儿童生活的各个角落尤为必要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小学德育教育课中,舒适的教学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可以使学生长久的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启发学生的想法。作为小学德育的老师,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相应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对德育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当然,无论哪个学科,它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的教材也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小学道德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很可能被社会淘汰。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的德育教师想要提高课堂质量,我们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提高教育观念。学习使用生活创造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更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情境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介绍上述课堂上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讲述名人的故事,如孔子,毛泽东等名人的故事。简要谈谈他的主要行为,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当我们完成这些名人的故事时,我们可以询问学生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三种观点。在课堂上讲述讲故事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并激活课堂氛围。让名人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然后让道德教育真正影响到儿童的生活。
二、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为了更好的面对如今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情况,学校应给出与现状相呼应的办法,如建立学生家长联系簿、校长专线等方式,多与家庭进行沟通,从而精准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苗头,并可以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正确的想法。同时,学校也应善于运用社会思想道德的先进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善于运用社会上的消极类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也是必要的。由于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完全融合,采用各种形式的联动系统,小学的道德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取得实效。任何一种个体的意识和行为的产生和变化都离不开生活的变化和周围人的影响。作为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必须加以利用和发展。因此,在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机制,方法和途径中,必须高度重视与家庭和家长的沟通,并与他们形成脐带联系。如果我们每个学期都有一次家长会,我也会不时召集家庭委员会成员与他们讨论学校最近的工作。它还将传达教育和教育人的观念,努力传达学校倡导德育的实践。学生,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可以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总之,我们的德育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使学校的所有活动都依靠学生,学生和学生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也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只能在现代生活场景中体验很多东西,有选择,做出判断,有经验,并有一些理解。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将能够获得心灵认可的道德知识,并且会长期被人们记住并长期使用。
三、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传统教学思想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更是束缚了创新精神的形成和教师实践能力的养成。作为基础教育正处改革时期的我们身为教师就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作为一名道德教育教师,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造条件,学会建设特色项目,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方法。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亲自尝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可以把原来单纯的家庭作业变得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从单纯的布置练习习题变成布置“幫妈妈做一次家务”、“调查一下周围的不良环境”、“做一个有益项目”等等项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互动,可以更新学生家长的概念,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在社会中体验和实践创造更多条件。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综合素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便利。
总结:
总之,小学德育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和努力的重要事件。我们的德育教师希望激发学生在教学中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不能急于求成功。当然,这也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教学经验,并将生活实例完全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至少在学校层面和家庭层面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1】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