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案例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效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思想与三观树立的启蒙,也是在接触社会之前,对社会与法律的初步认知,规范平时的日常行为准则,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更大的突破。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加快了完成教学目标的进度。
关键词:生活案例,道德法治教育,应用研究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概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用于帮助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规范日常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法律的信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是学生对社会的初步认知和启蒙,完善青少年的心智,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关系着祖国未来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因此,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单一化,将教材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得到学生完全的吸收,对课程本身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性,也在思想道德课堂上加入更多的生活具体实例,从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
二、生活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一)增加课堂活力,促进教学创新
“生活即教育”,这就告诉我们,一切知识与教育的来源点都是从生活的种种现象和实际例子,比起单一的、枯燥的授课方式,从生活实际案例入手比起单方向的听与讲更能具有说服性、带入性。特别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如果仅仅在把一些道理与思想灌输给学生,能接受度并不高,反而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出发,首先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更能激发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接触社会。此外,某种程度上也会使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活跃性,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课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从我们的实际生活出发,设立一个情景,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具有叙事性的例子,更有助于课堂的效率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这其中忽略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把身边具体的例子加入到课堂上,更能让同学们产生认同感,同时也能使课堂整体的感性认知发生变化,在轻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走的更近。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个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案例这一叙事教育的方法,除了能在课堂生活之中能更大地吸同学们对课堂地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之外,还相当具有启发意义,着眼于身边小事,由小及大,更能让同学们对道德思想上的教育更有感触,也就更能让同学们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从心底里接受它,认可它。在课堂上,具体的生活案例還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讨论与交流,促进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思考,得到属于自己的心得与感触,有利于帮助他们去自己思考,培养自己的个性。
三、生活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一)生活案例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生活案例,对教学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能更加充分地使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去,更能体会到所要讲述的道理,起着不可磨灭的引导作用。也能让课堂更加鲜活与多彩。举出一些人与环境的故事,如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还有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还有《一个村庄的故事》等具有启发性的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些具体的生活案例,比单方面的灌输保护环境等道理更容易触动同学们的内心,也更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简明的道理和知识变得鲜活又生动。
(二)结合案例,深度挖掘与探讨引导
在具体的生活案例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思想支撑。案例是引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背后的深刻道理,做到道德与法治的树立。举个例子,在《做诚实的孩子》一文中,教师首先要合理的生活案例,比如,一个小朋友为了一些小事进行撒谎,然后又不得不撒更多的谎来弥补,最后对自己和朋友家人都造成了伤害。叙事的背后,再带领学生一步步探讨,他为什么要撒谎,撒谎之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他不撒谎会怎样。通过探讨性的问题,再让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最后引导他们明白撒谎的危害,诚实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三)适当提升,进行总结与点评
实例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一步步地挖掘和探讨,是帮助学生逐渐到达领悟道理的过程,在经过探讨比较之后进一步得出结论,帮助学生真正领悟到所蕴含的道理。对于在讨论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当言论或者偏差,也需要教师来做出正确的引导总结,避免错误的想法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最后的升华部分也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更把道理融为事理之中,在情境中带领下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结:如何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教材中的道理,在生活中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是教师们一直不倦地追求和探讨。伴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也更加被大家所接受,比起一成不变的课堂,在说理中带入生活实例,给教学一个情景,不管是对于老师的教授,还是学生的吸收,都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并且能够带给双方更加直观积极的感受,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
参考文献:
[1]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