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游考快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的评价应准确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的课程目标。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本文笔者基于学生的学情、游考的题型以及评级三个维度,进行语文开放性测试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字 基于学情 题型 评价
传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的笑谈,直接导致学生“谈分色变”。此话反应了“分数”这种量化手段的局限性。我校基于学生的学情,测评淡化学生的分数,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让“等级”代替分数。
一、基于学情的探索
沿着应试教育的路子,老师们都特别看中“试卷”,一张小小的A4纸成了老师们最大的负担。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就比较大,不认识的字是低年段学生最大的拦路虎。好在有些学生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你给他读完题目,他还是可以把题目做对的,这批学生属于看不懂,听得懂。可问题又来了,考试的时候,谁来给学生们读题目。其次,刚从有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学生,对于书面考试,还是非常陌生的。根据日常观察学生做题,有些学生一会儿就好了,一部分学生时间到,一半都没有做完。学生在考场,教师内心在煎熬,恨不得自己进去监督学生答题。
试卷中“死记硬背”的题目多,“灵活运用”的题目少。书本成了老师心中“用来考试的教材”,为了获得高分,紧扣书本,抄抄抄,写写写,围绕考试题型,进行着机械式、题海型的练习,没有真正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仅限于服务于考试,而不是生活,不利于学生大语文观的形成,语文体系的建构,读书真正变成了死读书,学生也成为了书呆子。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測评变脸——游考
(一)3+X考题
基于学生以及卷面情况的分析,给予学生语文开放性测试评价,让学生从题海跳脱出来,回归语文,回归童真,回归生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讲到的要求,以“游考”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游考就是通过“游园会”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独特的教室布置,让学生入情入境,来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例举一年级期末游考,确定3+X考题:
1.识字大王:能正确认识本学期学过的生字新词。
2.最强大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学期相关文章。
3.书写达人人:正确、美观书写本学期学过的生字。
X:课外拓展(一字开花、古诗朗读、看图说话)
针对以上的题型,我们发现,游考名字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灵活开放”性的题目多了,“封闭限制”的题目少了。我发现里面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关注学生语用能力,做到语文是为生活所服务。里面内容是一个学期归纳而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课,学生踏踏实实牢记知识点,将知识点内化于心,做到厚积薄发。
就游考中识字这一项而言,教师对本册所有的生字进行分类整理,如:平翘舌音的字、前后鼻音的字……。整理之后,把所有生字根据类型平均分成10份,依次来制作评测的卡片。
(二)等级评价
我们认为,评价不一定只能针对一个个体,也不一定非要以严肃的方式来开展,只要能达到诊断、促进的作用就可以。
在学生看来,分数是有魔力的。我们可以给分数赋予不同的意义,引导师生怎么样去获取更有价值的分数,让它更能引导和激励学生,让评价等级来带代替分数,赋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我们还邀请家长也参与其中,学生与评委教师面对面,一对一,不仅是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训练学生的临场表现。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以朗读能力的测评为例,我们要面对单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评价指导。在朗读材料的准备上,我们从课内的文章中选出6个小段,作为抽测的内容,学生随机抽取一段作为检测的内容,进行现场朗读。
以下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朗读测评的篇目:
必读篇目:对韵歌(第13页)
选读篇目:1.四季(第60页)
2.日月明(第72页)
3. 青蛙写诗(第84页)
4. 大还是小(第96页)
5.雪地里的小画家(第104页)
朗读评价的标准主要为:正确流利有感情,评价标准如下:
正确:在朗读时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重复,不指读,不添字漏字。(优中良)
流利:朗读时不能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语气要连贯、通畅、自然。(优中良)
有感情:朗读时在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处理得当。(优中良)
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虽然操作十分的简单,在个体的评价也有些模糊,但是在课堂教学朗读板块中的作用还是挺大的,评价是最有的指挥棒,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恰当的的调整。
基于这几年的实践以及观察,惊喜的发现:有梯度的开放性测试评价,学生的语用能力大幅度提升,应变能力有所提升,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只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创新评价的体系,开发开放性测试评价,拓展学生“生长空间”,让评价与教学相辅相成,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生打下基础。让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