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样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社会对数学的运用非常广泛,不管是科学领域的研究还是日常生活的需求,都离不开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学科,其在学生中间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学生喜欢数学的逻辑思考训练和完成题目后的成就感,而有的学生却觉得学起来十分枯燥无聊。这一门基础性学科会陪伴学生十二年的学习生涯,甚至有的学生以后还会从事和数学相关的行业。所以,教师更应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非常灵活有趣,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思路和解法。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打好运算基础,并且对逻辑思维进行一定的锻炼。有的学生觉得数学学起来比较困难,可能是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相对抽象化的概念或者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并通过分层解析的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带入问题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多样性进行了一番研究,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信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比较常见,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数字间的乘除变换,也有对图形和实际应用的求实与解决。信息化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把传统教学中原本抽象平面的概念和图形变得相对立体和易懂,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在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使表达变得更加多样,同时,通过使用更多的案例分析,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讲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知识外,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图片和动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询问学生知道多少种统计方式,然后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较为常见多用的几种统计方式,大概讲一下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接着,可以插播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小视频,并结合本章的开头——奥运奖牌的获得情况引出主题。通过观看小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适当抛出和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其探索欲。然后,再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组成要素和计算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绘制出以奥运金牌数为基础的扇形统计图,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统计图的组成和运算。此外,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提出相似的关于统计图的问题,并随便选取几位学生上台解题。做题时,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对统计图的概念有较好的理解,还要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否达标。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讨论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反馈和吸收学到的知识的过程。数学题目的解答本身不只局限于某一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和思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分析概念和解答案例,并不能让学生非常好地理解知识概念。教师和学生通过一起讨论的方式解决题目,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还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授“圆柱和圆锥”这一章时,教师可以使用道具,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圆柱与圆锥的组成部分和结构。然后,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帮助学生纠正不太对的思路或者一些小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和观察得出结论,试着求出圆柱的表面积等问题。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互动过程中。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展开圆锥,分解为扇形与圆形,给学生讲解新的知识,并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圆的面积等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这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新知识的推进。课后的练习题以圆锥和圆柱相拼的图形为主,这不仅需要学生对这一章知识有较好的掌握,还要求学生细心审题和运算。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或者和学生一起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梳理本章知识。
  三、问题教学,集中学生课堂精力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这个过程难免会有些枯燥无味,所以,用各种方法使学生集中精力非常重要。若教师一味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容易让学生走神。但是,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解决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让教师发现哪些学生对哪方面的知识点掌握不足,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学还有一个好处,即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一开始,教师提问,然后学生寻求解答的方式,到后面,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的一个办法,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例如,在教授“分数乘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教学的方法。这种基本的运算是数学中的基础与重点,但是这种只有数字的运算使这一章的学习变得无趣。所以,教师更要提高课堂吸引力,用更好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根据课本要求,教师可以从最初的分数乘法内容开始向学生提问:可以将分数乘整数看作什么?(一个分数与整数的相乘就是整数倍的分数相加)教师还可以把分数的乘法式写出来,这样就会更直观清楚。而学习到除法的时候,就会涉及乘除数的倒数等问题,且不管是乘还是除,都会有约分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一些题目、例子,让学生上台做,并加强课后习题的练习。这些是最基础的知识,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在应用题练习中还可能会掺杂分数乘除混合的式子,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计算的精准度要求也很高,所以教师更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決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分层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每一章都有难点和考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应该带着学生一起分析题目,并试着简化问题的难度,分层讲解和处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同时,使学生养成简化题目和分层思考的习惯。分开讲解难点,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拥有更宽阔的解题思路。难度较高的题目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教学可以相对降低难度,促进学生的求知探索欲,也能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其在以后考试时能从看似复杂的问题中抽离出根本,分层解决,更好地提高了做题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完美的圆形”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由圆形构成、哪些物体就是圆形,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圆,并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教师再在黑板上找几个另外的点作为圆心,并画出圆形,证明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然后,再在画好的圆上进行延展,用直观的长度数字进行对比,证明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教师还可以适当讲一下圆心角和扇形等概念,有了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推导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式。教师要让学生熟记关于圆的公式概念、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圆周率π,因为这些知识在解题中非常重要。在之后的关于圆的应用中,图形和问题大多结合了生活实际,要计算的往往都是几个图形的结合体或者一个图形内包含的另外一个图形的面积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另外,学生分解题目时可能做得不是很到位,解题时就会有些偏差和困难。教师可以分开讲解题目,将合成的图形简单化,让学生先求出单个的面积或者体积,再把图形结合到一起,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总而言之,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课堂上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变的教学方式不仅是为了让教学更加有趣,更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吸收和运用;不仅是为了某一堂课的质量,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让人喜欢的事,需要长期坚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配合,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从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责任编辑 周子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