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难度渐渐增大,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知变通,还一直沿用“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就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提问式教学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听讲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时刻清楚自己的角色,以自身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适当增加提问环节,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师生关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集中注意力;加强和谐度;锻炼思考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188-02
  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提问必使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属之功弥深。”随着当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课堂提问越来越成为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已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是增强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维的关键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理性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功的教育不是让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讲,而是让他们在听讲中能有自己的见解,积极发言回应教师。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叙述了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1 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学生很難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自控能力不足,如果教师的讲授方式平淡单一,很大一部分学生就会把精力分散到其他的地方。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辅修教学,会活跃原有的压抑教学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提问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不断发问,让学生时刻有紧张意识,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后适当向学生发问,紧抓学生注意力[1]。
  如在教授“什么是周长”这一节时,笔者提前准备好了直尺、卷尺、细线和画有不同图形的图纸等并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正式上课之前,将准备好的教学工具分小组分发给学生,学生摆弄着手里教具的同时,笔者向学生提问:“大家都已经做好了预习工作,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周长吗?举手来说一说。”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想要发言。总结了周长的定义和特征之后,笔者又向学生发问:“那你们知道周长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吗?利用你们手中的工具试着想一想。”学生看着手中的工具,立刻动起手来,有的用直尺去量,有的用细线描边,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的带动起来,注意力也变得高度集中。
  2 加强师生关系和谐度
  教师作为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学工作者,在学生学习、成长方面起到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努力建立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多学者在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一个很尴尬的现象:很多课堂已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少,积极性越来越低。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倡导问题式教学,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主体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积极和教师互动。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具有整体性和思辨性,把握好提问时机,让课堂提问变得更富成效。
  如在教授“平移、对称和旋转”这一节时,笔者让学生事先准备好手工纸、剪刀、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准备工作完成后,笔者问学生:“你们觉得你们手中的纸片好看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们马上开始讨论起来了,课堂的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然后笔者带领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并讲述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点。在讲授了一会之后,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有游离课堂的迹象,于是,笔者又提出了让学生用手中的剪刀试试如何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问题,很明显,学生都回归到了课堂中并积极思考如何裁剪,在巡视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讲述了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有所提高。
  3 锻炼学生自主思考性
  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阶段,独立思考能力都是一项很重要的素质,对小学生来讲,从小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无论是对当下的学习来讲还是对今后的发展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正可以依托于课堂提问,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自己去探索、发现。此外,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难度慢慢加大,解决很多问题时都不能照搬照抄,而是需要有活络的思维,这时就会出现一批学生产生畏难心理。畏难心理的产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在教授较难的问题时要分解抛出几个易解答的小问题,让学生可以独立解决,之后逐渐加大难度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如在教授“生活中的乘法”这一节时,笔者首先用一道题来导入教学:“12可以分成几个相同的数相加,30呢?”学生很快开始思考了起来,很多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出加法算式,然后找到能加出12和30的算式。笔者也在黑板上列出相同的算式,和学生一起总结这些加法算式的特征,由此引出新课——乘法。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了3×4=12和4×3=12,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乘法算式中的4各是什么含义吗?”学生又开始了思考,综合黑板上的加法和乘法算式,学生很快知道了答案。在课堂提问中,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学生能靠独立思考解答出来,进而摆脱了依赖性,锻炼了自主思考能力。
  总之,课堂提问以其“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已经成了教学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大脑的高速运转,开阔学生的思路和思维,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质量的教学。除此之外,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和知识间的纽带,能让教师和学生站到对方的角度,实现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的相互问答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让“教”和“学”能和谐地进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薇.谈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8(01).
  [2]戴杰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