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层老区调整井固井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针对清河工区的地质特点及钻井过程所遇到的复杂情况,细致分析了固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不确定因素,并阐述了平衡压力、优化水泥浆、井眼准备、下套管居中等解决清河南区固井问题的施工技术,介绍了主要固井技术及固井质量状况,梳理归纳了主要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固井技术;流动性;压稳;双凝双密度水泥浆体系
  随着三十多年的开发,清河油区尤其南区的调整井越来越多,地面地下环境日趋复杂。近年来,此区块固井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随着甲方对固井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固井质量也逐渐成为决定开采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经过大量试验和探索,总结出一套既针对清河油区地层特点,又满足甲方开采要求的固井水泥浆配方和固井工艺,并已多次成功运用于施工,收到了较好成效,适应了勘探开发的新需要。
  1 影响固井质量难点分析
  1.1 地质方面
  ①地层层系较为复杂,封固段内有多个油层和水层,且油水层夹杂,距离很近(最近不足一米),甲方对整个油层段的封固质量要求很高(包括油层和水层和油水夹杂层),固井施工遇到很大挑战;②经过多年开发,清河南区地下压力系统已趋紊乱,主要目的封固段沙四段为高压低渗地层,压力释放较缓,影响固井质量;③清河南区多压力系统共存,沙三段地层承压能力普遍不足,固井过程中经常漏失,漏失后的水泥浆和地层流体混合后影响水泥石强度,造成测声幅质量不好。
  1.2 固井后静液柱失重(水泥浆体系方面)
  作为一种凝胶物质,水泥浆与水混合会逐渐转变为固态,水泥浆为液态时具有静液柱压力,但随着水泥的固化,水泥浆的重力逐渐传导至套管和岩石上,水泥浆的静液柱压力逐渐降低,对地层的压力逐渐变小,部分井段油气水显示活跃,此时易发生油气水气窜,影响固井质量;南区井较浅,温度差距较小,领浆和尾浆的稠化时间相差无几,易造成领浆先于尾浆稠化,尾浆失去领浆的液柱压力,且部分注水井在沙四段的注水压力较高,地层流体侵入尾浆,影响尾浆强度。
  1.3 其他方面
  近年来,甲方要求水泥封固段长日益增加,固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漏失现象屡见不鲜,极大程度影响了下部油層、油水同层的固井质量及返高要求。
  2 提高固井质量的工艺技术
  2.1 平衡压力固井
  根据国内多个油田的研究:当环空压差介于1-9MPa之间时,水泥胶结质量趋于稳定;当环空压差小于1MPa时,水泥浆在凝固过程中不能阻止地层流体侵入,地层流体将侵入水泥环,破坏水泥胶结质量,引起声幅值升高;而当环空压差大于9MPa时,水泥浆失水成为引起声幅值升高的主要因素。针对清河南区地层特点,在降低领浆密度至1.30-1.40g/cm3 的同时,提高尾浆密度至1.95-1.96g/cm3,可以起到既压稳下部油气水层,又保证易漏层不会大量漏失的目的,同时,尾浆的高密度可以很好地封固油水夹杂层,真正做到层间封隔。
  2.2 水泥浆优化技术
  提高水泥浆流动性不仅可以降低流动阻力,降低施工泵压,减小漏失风险,还可以提高部分井段的领浆流动性,使上部领浆的压力完全传导至下部尾浆,减小尾浆在候凝过程中发生油气水窜的可能性。同时,良好的流动性可以为尾浆提高密度,封固好油气水层提供保障。基于以上考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两方面:①领浆水和尾浆水单独配制,并加入分散剂,让领浆和尾浆同时具有良好流动性,并满足稠化时间的要求;②降低领浆的密度,提高尾浆的密度最终确定清河南区的水泥浆体系:领浆API油井水泥+井场水+分散剂+消泡剂,尾浆API油井水泥+井场水+早强剂+分散剂+消泡剂+降失水剂。
  2.3 井眼准备
  ①电测完用扶正器通井,对起钻遇阻、卡井段、缩径段和井眼曲率变化大的井段反复划眼或进行短起下;以确保下套管的顺利进行;②井内钻井液性能良好稳定,符合固井施工要求。在保证井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粘切,降低含砂量。
  2.4 扶正器的安放
  在油层段的每根套管安装一只整体式弹性扶正器,油层段以上每3根套管安装一只弹性扶正器。根据软件的计算和现场的实验,居中度可达67%。
  3 固井效果
  固井结果:
  候凝36小时测声幅,声幅质量如下表所示,套管试压合格,满足后续施工要求。
  4 结论和建议
  ①根据地层压力特点,科学设计水泥浆密度,使水泥浆整体液柱压力更加趋向合理,在压稳地层的前提下,确保不发生漏失;②加强水泥浆体系研发力度,着力构建适应勘探开发新需要的多套水泥浆体系;③清河南区主要解决了浅层沙三段低压和沙四段高压同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似地质情况的油气井固井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可以考虑尾浆加入增韧剂,以期在堵漏沙三段的同时填充水泥浆孔隙,对防窜起到一定效果。
  作者简介:
  赵桢,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工作于江汉钻井一公司固井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9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