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玩中乐,乐中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这样基本理念的指引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活泼好动、贪玩爱闹是小学生群体的普遍特点,游戏运动以其趣味性、活泼性、丰富性等特点,历来很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特点精心引入或设计体育游戏,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达成在“玩中乐,乐中学”的良好效果。以下,我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及体会,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的有效实施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游戏教学法的教育价值及作用
  首先,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抱有较强的兴趣,才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若能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引入或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项目,如常见的老鹰抓小鸡、袋鼠过河、背夹球等等,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体育课堂注入活力。
  其次,游戏教学法有利于消除枯燥,促使学生释放运动潜能。在传统的程式化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需要进行重复性的运动训练,并承受一定的运动量,这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和身体上的疲劳,而游戏元素的引入则可极大改善这种情况。如,在练习快速跑时,学生进行单人跑的积极性明显不如进行双人或多人跑的时候高;练习传接棒时,采取接力游戏的方式比单纯的练习效果好很多;练习单足跳时,以竞争性游戏进行,学生的热情则会明显高涨,从而释放运动潜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最后,游戏教学法还有助于启迪学生心智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或设计游戏,但更好的方式是引导学生改进或创制一些小游戏,这既体现了互动民主原则,有利于积极和谐氛围的构造,又给了学生自我表现和积极动脑的机会。如,在小皮球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开发抛球、投掷、滚球、传球等练习式样,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并与他人沟通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在游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工作的好快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为保证游戏教学安全、有序、顺利地开展,我认为,在体育游戲教学中,教师应依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贯彻灵活性原则。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游戏应包含适应学生灵巧机能发展需求的内容和机制,从生物学观点来说,即促进学生的神经系统发挥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提高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如,一般运动类游戏中的急停和转身、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躲闪、背夹球游戏中的协调及与同伴配合等等都属于包含随机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技能的训练内容。要想有效贯彻灵巧性原则,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引入一些有益于发展儿童精确意识、协调意识的游戏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体机能发展水平灵活选取游戏,如低年级的拍皮球计时赛、高年级的投篮接力赛和用乒乓球拍端球过独木桥等等。
  其次,体育游戏教学应体现智慧性原则。体育教学不仅应满足“育体”的要求,还应具有一定的“育智”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育智功能通常体现在提高游戏的成功率或取胜率方面,即如何使游戏达到最佳的游戏效果。为落实智慧性原则,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相互交流讨论,思考使游戏达到最佳效果的方法。此外,还要注重选择或设计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可以达到目标的游戏项目,给予学生自由选择和创新拓展的空间,若某种游戏只有一条完成目标的途径,就不能被称为好的游戏。如“穿山洞”“过障碍”之类的游戏中应该有不同的“穿”法和“过”法,这是教师在引入游戏时需要关注的一点。
  最后,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务必强调安全性原则。体育游戏通常带有较强的挑战性、竞技性、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要求较高,但丰富的趣味性会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往往为了完成目标而集中精神、全力以赴,甚至“忘乎所以”,以至于存在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特别重视安全性原则,要将开展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及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力求滴水不漏。比如,要确保游戏空间和场所没有坚硬或带有尖锐棱角的物体,避免因强撞击或摔倒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尽量采用以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物品作为游戏道具;较大的游戏器具的立体高度、坡度都要适中,如“独木桥”“平衡木”,其安装高度距地面一般为20~30厘米。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保持注意力,严密观察和监督,防患于未然。在一些竞技性游戏中,当学生为了胜负起争执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解,以理服人,化解矛盾,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三、游戏教学在实际中的落实方法
  (一)角色任务法
  角色任务法是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最常见的具体落实方式之一,通常用于一些合作性游戏中,即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担任特定的游戏角色,齐心协力完成游戏目标,如“传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对每位具体的成员来说,其获得成功的标准是完成集体对自身所承担角色的期望,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个体的价值得以实现并得到集体的认可,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大幅增强,在成就感的催动下,个体会保持高度的积极心参与下次集体活动,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的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正循环可以使其逐步建立自信,变得开朗豁达。同时,还可逐渐消除部分学生以自我不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促进其心智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二)情境演示法
  这里的情境演示是指多媒体播放,或在已经布置好的场地上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以及具体的人员示范,使学生明白游戏的情境、过程及相关规则,并通过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主要是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以保证游戏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跳单双圈”游戏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勤劳的小兔踏实过河采蘑菇的情境:在游戏场地上布置一条宽80cm、长15cm的“河”(利用长度合适的绳子),“河”上有若干“石头”(用粉笔画圆圈,可以容下学生一只脚),“河”的对面长满新鲜的“蘑菇”(小垒球)。布置好情境后,教师以生动热烈的语言指挥“小兔”(学生)踏“石”过“河”采“蘑菇”。再如,开展“锤子、剪刀、布”节奏跳游戏教学时,先讲解“锤子、剪刀、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进行动作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进行模仿,熟练后正式进入游戏。
  (三)启发教育法
  启发式教育历来是备受重视的教育方式。鉴于游戏教学的“育智”功能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游戏的具体特点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完成游戏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合理意识、拼搏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在“搬运排球游戏”的教学中,我曾通过设疑、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搬运方法,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协同合作的体验,增进协同合作的意识。我问:“大家想想看,两个人配合将排球从起跑线运到终点,不许用手,球不许落地,有什么方法呢?”马上有人想到这个方法:“两个人一起用胸夹住球,横向迈步向前移动”,也有学生想到其他方法:“两个人背靠背夹住球”或者“用一个人的背和另一个人的胸夹住球”,还有的学生异想天开:“一个人先跑到终点,一个人用脚把球凌空踢过去,另一个人用脚接住。”我并没有驳回,只是和大家商定,如果接球的人用脚没接住,就算搬运无效。接着,我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在组内进行讨论,采取本组一致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交流、合作协同等多方面的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结合自身实践体会分别谈了游戏教学法的教育价值及作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以及游戏教学在实际中的三种常用落实方法。事实上,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的有效实施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深入总结。
  (责任编辑 周子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9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