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羊蓝舌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羊蓝舌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是由于蓝舌病毒感染造成的,因患病羊的舌头呈蓝紫色,而被命名为羊蓝舌病。羊蓝舌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虫媒介传播,库蠓是最为常见的蓝舌病传播虫类。羊只在感染蓝舌病毒后,会有明显的症状,羊只舌头呈蓝紫色,针对妊娠期的母羊该病极易造成流产与死胎情况。蓝舌病毒血清型不固定,造成了疫苗免疫的难度,免疫效果不理想,但是科学化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蓝舌病的患病率,起到了对蓝舌病的防控作用。
   关键词:羊蓝舌病;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羊蓝舌病发病后会造成羊只发热,胃黏膜以及口鼻处出现大面积溃疡性病变,患病羊只舌头逐渐变为蓝紫色,该病的主要发病对象为绵羊,其余羊只也有发病记录。该病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患病羊只发育不良,若患病羊只正处于妊娠期甚至会造成流产、死胎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羊只的正常生产。
   1 病原分析
   羊蓝舌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该病的病原为蓝舌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具有双股RNA。因为双股RNA的组成片段有差异,所以蓝舌病的血清型多样,现阶段研究发现的蓝舌病血清型就有24种,并且互相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力,加大了疫苗免疫的研究难度。蓝舌病毒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强,尤其对低温与干燥环境之间有明显的耐受力,甚至在50%的丙三醇溶液中可以存活,并且保证毒力不下降。蓝舌病毒是双股RNA构成的,由于外表没有囊膜,所以对乙醚、氯仿等脂溶性溶剂的抵抗力就较强,同样因为无囊膜保护,所以蓝舌病毒对酸碱度的耐受能力不足。酸性pH<5.0条件下,加热至60°C,20分钟蓝舌病毒失活;100°C时,5分钟即可杀死蓝舌病毒;碱性条件下,使用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将其杀死。因为从操作难度上酸性条件下需要温度加热配合,所以在日常生产中,针对蓝舌病毒的环境消毒可以采用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2 临床症状
   羊蓝舌病具有一个短暂的潜伏期,通常经过3~7天潜伏期,患病羊只进入患病前期,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通常在40~41°C,且高烧稽留不退;羊只采食量明显下降,严重羊只出现绝食的症状;羊只精神不振,常处于卧姿。经过一段时间后,患病羊只进入患病中期,口腔内出现大量的流涎;口腔、舌头以及胃肠内出现大量病变性溃疡;头部、颈部等部位出现水肿现象;由于溃疡的影响,造成羊只的采食疼痛,会进一步造成羊只采食量降低。最后患病羊只进入患病末期,水肿部位加剧;同时溃疡的位置开始渗血,唾液变为血红色;舌头逐渐变为蓝紫色;口腔流涎不止、鼻腔内分泌大量黏液。
   3 流行病学
   由于夏季与早秋季节,空气潮湿、温度较高,会造成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河流、池塘等低洼,且潮湿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域。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虫媒介传播与病畜媒介傳播。虫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库蠓与绵羊虱蝇等昆虫进行机械性传播;病畜媒介传播,是指患病的病畜对患病羊只进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患病羊只会传染病毒,其他的带毒动物也会传播该病毒,治愈后的羊只病毒依旧会在血液中存活4个月以上,所以治愈后的羊只依旧要隔离饲养。该病毒对各个年龄段、性别以及品种的羊只都具有被感染性,尤其是绵羊,较比其他品种的羊只患病率明显较高。特别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若公羊感染该病毒,病毒会随着精液传播给母羊,在通过胎盘干扰传播给新生羊犊,扩大感染面积。
   4 防治措施
   羊只患病后会出现大面积溃疡、出血等症状,羊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不仅仅使羊只的营养发育不足,延迟出栏,甚至会造成患病母羊流产、死胎等症状。该病的发病率通常在40%左右,但是由于养殖场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不同死亡率有明显差别,最低的死亡率可以控制在3%,若治疗不当死亡率将会超过90%。羊蓝舌病不仅仅会造成羊只的发育不良,甚至会发生大面积死亡,严重的威胁了羊只的正常生产。综上所属,羊蓝舌病的防治措施应该以预防为主[3]。
   4.1 预防措施
   首先根据场内设计的免疫接种计划进行定期接种,虽然蓝舌病毒的血清类型多样,且相互间无交互免疫力,但有效的使用蓝舌病毒弱毒疫苗可以为成年羊只提供一定的免疫能力,病毒对羔羊仍有一定毒性,所以不可以给羔羊进行免疫注射。定期对羊舍进行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羊舍内整洁,避免病菌滋生;保证羊只的全价饲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羊只的基础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4.2 治疗方法
   羊只在患病初期会有发热、溃疡以及肿烂等症状,患病的情况与很多其他疾病病症相似,如口蹄疫、传染性水疱炎等,所以未经确诊不可以直接对羊只进行治疗。在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进行确诊后,可以进行及时的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注射高免血清,采用和蓝舌病毒相同血清型号的高免血清抗体,可以有效地进行治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3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