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有了新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还体现在精神方面。高中课程中,学生审美的培养日益被重视,音乐鉴赏课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促使传统的音乐鉴赏课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核心音乐素养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核心素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三维目标”到“音乐核心素养”指向目标,自2003年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至今16年了,通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为提升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音乐核心素养”目标培养是关键。但是,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还是没法充分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入手更新教学理念,无法达到音乐鉴赏审美要求。因此,本文提出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三个方面的思考,以求改变音乐鉴赏教学的方式。
  一、基于教材,培养学生的兴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能从整体上认知音乐艺术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能从不同体裁和形式的作品所具有的音乐表现特征出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基于教材规定曲目基础上的欣赏,重视拓展与创新环节尤为重要。《音乐鉴赏》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权威书籍,教材里的内容和章节的编辑是有逻辑、有选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一定要基于教材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教学。让学生知道即便不会谱曲,不会作词,也要学会鉴赏,学会听、看以及感受音乐。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与探究。所谓深入,是深层挖掘教材规定曲目的感情以及这种情感的体现形式。这种深入可以通过探究作曲家的生平境遇以及社会背景来实现,而拓展即是进行同类作品的不同体裁及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作相应的探究,或者不同作曲家同一曲目作品的鉴赏,也可以是同时代的作品鉴赏,从而深入探究音乐表现的思想内容。
  例如,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的教学中(共两课时),教师首先应该设计好一个导入环节,先让学生思考“音乐与人生之间的联系”,然后,教师通过几个不同作曲家的相同作品或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欣赏,比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教师可以通过聆听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主题等,并适当介绍贝多芬多舛的命运、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听到这些交响曲时的内心感受,探讨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二、将音乐融入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同时,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审美性原则的音乐会与其他的学科或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出现,例如历史、文学、绘画等。作曲家时常从生活中或自己的情感经历中寻找灵感,即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要让学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寻找音乐,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情境中提升艺术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意识到音乐与其他学科既有不同也有相同,相同点在于音乐与绘画、文学等一样都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相通性,从而提高审美感知,提高音乐核心素养之艺术表现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在进行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鉴赏时,同时给学生欣赏具有青海风土人情特点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青海民歌的风格;在欣赏“江南丝竹”时结合江南风光美术摄影作品配乐欣赏,并探讨丝竹乐的社会功能;在进行陕西民歌《脚夫调》的鉴赏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关于“脚夫”的绘画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脚夫赶脚时的惆怅、无助的心理,进而体会西北民歌高亢嘹亮的特点。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阶段的艺术表现以培养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为原则,……同时促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社会责任感。”音乐是一门能激发情绪、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乐论》提出;“凡言之起,由人心生也。”认为音乐以不同的声音形态表达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和爱心六种不同情感。哲學家黑格尔也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
  在音乐鉴赏中,欣赏者根据音乐节奏、速度、音色、力度、调式、曲式和旋律等这些“形式要素”所获得的审美感知,会产生各种情绪反应,而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就是情绪把控的集中体现。换言之,人际关系实质也就是如何把握他人的情绪的艺术。追求融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进行沟通和交流,而音乐鉴赏教学实际上就是进行倾听和沟通的训练。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达到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凝神倾听,通过自己的心智去和音乐沟通,破解音乐家隐藏在作品中的情感密码,进入音乐情感世界。由于高中学生成长环境及基础的差异,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情感进行广泛的探究和交流,对彼此内心也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沟通。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交流音乐感受必将使学生养成倾听理解、善于沟通的良好习惯,在人际关系中才能知己知彼,融洽相处,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表现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表演性。将艺术表现作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实践的兴趣,提高艺术表现水平。”
  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点,高中学生具备的音乐实践能力包括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核心是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情感类型的曲目的鉴赏使学生体会不同音乐类型的情感表达特点,通过一些背景的讲述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使学生更能理解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教师通过不同类型曲目的教学使学生拥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并产生兴趣以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应的音乐的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定的方式,模拟相同的场景,让学生想象场景,以及能选择一首最适合此情此景的音乐。这种模拟情景的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其次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可以通过简单的乐器,比如吉他、电子琴、尤克里里进行简单的创作,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相应的音乐软件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创作意图并让其他同学想象这首乐曲的意境。
  例如,在进行第二单元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教学时,先欣赏《王大娘钉缸》再学唱《好汉歌》,以此为例,探究创作歌曲与民歌的关系,想象情境激发兴趣,然后分析《沂蒙山小调》的创作手法,老师现场示范写一首四句短曲,再指导学生自定曲名,试着写一首短曲。
  四、结语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应按照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目标采用多渠道教学方法,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课堂质量。音乐鉴赏教学首先应该基于教材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教会学生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体会其不同艺术形式下相通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多学习、多创作。提高音乐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学生的体会感悟,而音乐核心素养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陈耀华.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
  [2]黄曦.浅析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积极意义[J].北方音乐,20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4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