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光照条件下杜鹃红山茶幼苗的生长效应及抗氧化生理响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两年生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扦插苗为材料,研究遮光率分别为0、30%、50%、80%条件下其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分析光照强度对杜鹃红山茶生长发育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合理栽培及提高品系抗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遮光率的增加,杜鹃红山茶的苗高、地径、冠幅、分枝数、成活率、根部干质量、茎部干质量、叶片干质量、总干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均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高水平。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低水平;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适度的遮光处理有助于杜鹃红山茶幼苗的生长,50%遮光条件下杜鹃红山茶幼苗栽植效果最佳。
  关键词  遮光;杜鹃红山茶;生长发育;抗氧化酶中图分类号  S685.1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sistance of strains,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year-old Camellia azalea at 0, 30%, 50% and 80% shading lev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ght intensities and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shading rate, the plant height, ground diameter, crown width, branch number, survival rate, root dry weight, stem dry weight, leaf dry weight and total dry weight of C. azalea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with all of them being at the highest level under the 50% shading condi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shading intensity, the MDA content, and SOD and POD activities in leaves decreased, then increased,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lowest level under the 50% shading condition. However, the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in leaves trended to decrease gradually. Therefore, moderate shading treatment helped the growth of C. azalea seedlings, with 50% shading as the best planting effect.
  Keywords  shading; Camellia azalea;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tioxidant enzyme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9.04.010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仅在广东省阳春市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一个狭窄的河谷两旁有零星分布[1]。杜鹃红山茶花期长,夏、秋两季为盛花期,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能真正全年开花的山茶物种,弥补了山茶属夏季和秋季不开花的空白[2]。杜鹃红山茶开花稠密、花朵大而艳红,叶形奇特、叶厚革质,植株紧凑,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在园林与观赏园艺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同时,杜鹃红山茶是培育杂交茶花优良品种的宝贵亲本材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4]。目前,国内外关于杜鹃红山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濒危原因及保护[5]、繁育技术[6-7]、遗传多样性[8-9]、生物学特性[10-11]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12],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较少。
  光是植物生存和生长发育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植物与光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13]。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及形态结构建成具有重要作用,遮光可明显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尤其对土壤和冠层温度、湿度及土壤物理性状影响较大,同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营养物质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重新分配等一系列生理过程[14]。杜鹃红山茶是一种较为耐阴的半阳性植物,有关光照对其影响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15]、光合作用特征[16]、光响应曲线模型的适用性[17]等方面,光照对其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人工遮光的方法,探討不同光照强度对杜鹃红山茶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杜鹃红山茶的科学栽培、管理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发与推广中心内(22°48′N、108°22′E),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73 m左右。年平均气温21.6 ℃,极端最高气温40.4 ℃,极端最低气温-2.4 ℃,年均降雨量1304.2 mm,平均相对湿度79%,无霜期334 d。该区环境条件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1.1.2  材料  选取杜鹃红山茶长势一致的两年生扦插苗(平均苗高14.25 cm,地径0.37 cm),于2016年3月移栽入直径15 cm、高13.5 cm的塑料盆中,每盆种植2株,基质使用pH 6.5的砂质壤土。栽植区域上部架设三针遮光网1层(遮光度50%),盆栽统一进行正常水肥管理,至11月进行遮光胁迫试验。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2016年11月开始对盆栽材料使用不同遮光率的遮光网进行遮光(以ZDS-10型照度计实际测定为准),共设置遮光30%(两针遮光网1层,遮光率30%)、遮光50%(三针遮光网1层,遮光率50%)和遮光80%(六针遮光网1层,遮光率80%)3个处理,各处理遮光覆盖均采用搭棚覆盖法,即在盆苗上方搭建平c棚,棚高1.5 m、边长2 m×2 m,将遮光网覆盖于平棚上方。为保证盆苗通风透气,遮光网底部距地面20 cm。以全光照(遮光率0)为对照,即透光率为100%。每组处理30盆,每10盆1个重复,共3个重复。2017年5月(遮光150 d)开始采样,于早上9:00选择长势一致的当年生健康枝条顶端第3~4片成熟叶片。
  1.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生长指标测定:对所有试验苗木的株高、地径及冠幅进行测量,其中株高指从植株基部至植株最高点的长,用直尺测定(精确到1 mm);地径指苗木土痕处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定(精确到0.1 mm);冠幅指植株南北或东西方向的宽度,用直尺测定(精确到1 mm)。每个处理取5株平均标准株测定生物量,即将标准株经105 ℃ 30 min杀青后,在80 ℃条件下烘干至质量恒定,用1/1000天平称量根、茎和叶的干质量。
  (2)抗氧化生理指标测定:对各处理苗木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进行测定,其中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SOD活性测定采用还原氮蓝四唑法,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FAA含量测定采用水合茚三酮比色法[18-19]。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Duncan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遮光对杜鹃红山茶幼苗生长的影响
  遮光对杜鹃红山茶幼苗生长表现的影响如表1所示,不同光照条件下杜鹃红山茶成活率不同,50%遮光条件下成活率最高,为100%;全光照条件下成活率最低,仅为73.3%。各光照条件下植株苗高、地径、冠幅及分枝数等生长指标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全光照条件下植株各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各遮光处理条件;在5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苗高、地径、冠幅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25.82、0.51、16.17 cm,其中苗高、冠幅显著高于其他遮光处理。遮光处理条件下,植株分枝数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80%遮光条件下植株分枝数最多,达到了2.89条,与其他遮光条件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遮光处理能够促进杜鹃红山茶幼苗侧枝的萌发,明显增加植株的分支条数。综合分析各项生长指标得知,50%遮光条件的栽植效果最佳。
  2.2  遮光对杜鹃红山茶幼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各光照处理条件下植株根部干质量、茎部干质量、叶片干质量及总干质量等生物量指标差异显著(表2)。全光照条件下植株各生物量指标均显著低于各遮光条件。植株根部干质量与叶片干质量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加,在80%遮光条件下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4.63、8.07 g,与50%遮光条件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30%遮光条件。植株茎部干质量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50%遮光条件下达到最大,为3.17 g,显著高于80%遮光条件。在50%遮光条件下的总干质量最大,为15.63 g,与80%遮光条件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30%遮光条件。因此,考虑植株生物量认为,杜鹃红山茶幼苗的栽植采用50%~80%的遮光条件为宜。
  2.3  遮光对杜鹃红山茶幼苗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遮光对杜鹃红山茶幼苗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杜鹃红山茶叶片MDA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全光照条件下叶片MDA含量最高,为183.18 nmol/g,显著高于各遮光处理;在50%遮光条件下MDA含量最低,为152.22 nmol/g,显著低于30%遮光条件,与80%遮光条件下差异不显著。植株叶片中FAA含量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80%遮光条件下达到最低水平,为17.98 μmol/g,显著低于其他光照处理。植株叶片SOD和POD活性随遮光强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50%遮光条件下处于最低水平。叶片SOD活性在全光照条件下最高,为284.67 U/g,显著高于其他光照条件;各遮光处理条件下SOD活性差异不显著。植株在50%遮光条件下叶片POD活性最低,为391.65 U/g,显著低于其他光照条件。综合分析各项抗氧化生理指标得知,杜鹃红山茶幼苗的栽植采用50%的遮光条件能有效避免光照胁迫。
  3  讨论
  光照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增大和分裂,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有不同影响,而自然界中也因需光特性不同特化出不同的植物类型,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增进植物组织与器官的分化,反之则会起到抑制作用 [20-22]。本研究中,杜鹃红山茶幼苗在遮光处理下,其苗高、地径、冠幅、分枝数以及成活率均大于全光照条件,这说明全光照条件不利于杜鹃红山茶幼苗的生长发育,遮光条件则能促进其幼苗的生长发育。光照条件的不同会导致植物物质分配方式的变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植物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通过形态调节和植株各部分的生长量调节主动适应环境,最终表现在植株各部位生物量的积累上[23]。本研究中杜鹃红山茶幼苗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在全光照条件下均为最低,说明夏季全光照条件对杜鹃红山茶幼苗形成了强光胁迫,不利于生物量积累,50%~80%的遮光处理有利于其幼苗光合产物的积累。幼苗冠幅和分枝数随遮光程度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在遮光条件下杜鹃红山茶通过增加冠幅来捕获更多光能,满足光合作用所需。50%遮光处理对杜鹃红山茶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遮光条件改善了种植环境的正午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与CO2浓度,在该遮光条件下,叶片吸收的光能能够充分有效地被利用[24-25]。   植物细胞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细胞膜发生氧化分解,MDA大量积累,MDA作为膜脂过氧化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与植物承受逆境胁迫大小呈正相关关系[26-28]。本研究中,50%遮光条件下杜鹃红山茶叶片中MDA含量最低,但随着光照强度或遮光强度的增加,MDA含量较50%遮光条件下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表明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为不利于杜鹃红山茶幼苗生长的环境条件,甚至形成了逆境胁迫,不同程度地引起植物细胞膜透性增大,造成膜脂过氧化,从而导致MDA含量升高。逆境胁迫的形成会使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降解加剧,使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包括脯氨酸及其他氨基酸等[29-30]。渗透胁迫下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是细胞内膜系统主动代谢的结果,主要是作为细胞质渗透调节物质而发挥作用,植物体内游离氨基酸的累积是植物适应生长环境的一种表现[31]。本研究中,杜鹃红山茶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光照过强可能会导致渗透胁迫的形成,而植株在强光条件下生成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可能是为了降低植株渗透势,来保证水分的吸收,以避免植株脱水死亡。
  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会在植物受到胁迫时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活性氧清除酶类的升高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增加,从而更加有效地清除活性氧,保护植物细胞免受伤害[32-33]。光能吸收与利用的平衡常常会被强光或弱光逆境条件打破,导致吸收光能过剩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而抗氧化酶對植物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SOD和POD在植物的酶促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植物保护酶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34]。本研究中,杜鹃红山茶幼苗SOD、POD的活性均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现V字形变化趋势,在50%遮光条件下,叶片中SOD及POD活性最低,这是由于在强光胁迫及光照不足的相对逆境条件下,植株内部自由基大量产生,有害物质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以清除过剩自由基,减弱自由基对植物细胞的伤害,即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能力。
  本研究以杜鹃红山茶两年生扦插幼苗作为供试材料,但不同繁殖类型的种苗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可能存在差异,有必要对不同繁殖类型的杜鹃红山茶种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两年生的种苗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不能完全反映成年株的响应机理,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同时用多年生的成年株作为研究材料。另外,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较为复杂,遮光不仅改变了植物的光照条件,也改变了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以及空气中CO2体积分数,同时采用遮光材料营造的遮阴环境是否对植物利用的光质存在一定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李先民, 李春牛, 卜朝阳, 等. 基质、促根剂及插穗对杜鹃红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2): 426-431.
  李辛雷, 孙振元, 李纪元, 等. 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8): 2115-2121.
  李先民, 蒋月喜, 李春牛, 等. 杜鹃红山茶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0): 147-151.
  李辛雷, 孙振元, 李纪元, 等. 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J]. 林业科学, 2012, 48(8): 81-86.
  李辛雷. 杜鹃红山茶遗传多样性及其濒危机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蔡静如, 庄雪影, 杨跃生, 等. 杜鹃红山茶离体快速繁殖[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9): 1469-1473.
  赵鸿杰, 薛克娜, 张学平, 等. 不同肥力基质条件下张氏红山茶扦插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9): 40-41.
  徐  颖. 山茶属植物个体内rDNA多态性及杜鹃红山茶的空间遗传结构[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2.
  徐  斌, 彭莉霞, 杨会肖, 等. 杜鹃红山茶叶片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研究, 2015, 35(5): 730-734.
  王  霜, 王仲朗, 梁  静, 等. 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的细胞学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 2007, 29(6): 655-658.
  罗晓莹, 唐光大, 莫罗坚, 等. 杜鹃红山茶的传粉生物学[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3): 552-557.
  朱高浦, 李纪元. 珍稀濒危植物张氏红山茶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 38(3): 83-89.
  柴胜丰, 韦  霄, 史艳财, 等. 强光胁迫对濒危植物金花茶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2, 32(2): 159-164.
  陈菊艳, 杨远庆. 遮光对野扇花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30(8): 1646-1652.
  刘玉玲, 刘信凯, 谌光晖, 等. 杜鹃红山茶与3个山茶栽培光合日变化特性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术, 2011, 27(1): 17-22.
  刘红晓, 袁莲莲, 刘  楠, 等. 杜鹃红山茶的扦插苗、嫁接苗和砧木的光合作用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6): 996-1000.
  张方秋, 杨会肖, 徐  斌, 等. 杜鹃红山茶的光响应特性及其最适模型筛选[J].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24(10): 1599-1603.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陈建勋, 王晓峰. 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杨虎彪, 刘国道. 不同光照强度对幼龄期鹧鸪茶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38(11): 2056-2059.
  王  艺, 韦小丽. 不同光照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 29(4): 353-359.
  李金鹏, 赵和祥, 董  然, 等. 光照强度对两种彩叶玉簪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4): 57-61.
  迟  伟, 王荣富. 遮光条件下的草莓光合生理特性[J]. 江苏农业学报, 2001, 17(1): 62-63.
  刘贤赵, 康绍忠, 邵明安, 等. 土壤水分與遮荫水平对棉花叶片光全特性的影响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3): 377-381.
  易干军, 姜小文, 霍合强, 等. 琯溪蜜柚光合特性的研究[J]. 园艺学报, 2003, 30(5): 519-524.
  He S, Liu G, Yang H.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alfalfa: Mechanisms involving anti-oxidation and osmotic adjustment under drought[J].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2, 59(3): 348-355.
  周曙光, 孔祥生, 张妙霞, 等. 遮光对牡丹光合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0, 46(2): 56-60.
  Mccord J M. The evolu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oxidative str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0, 108(8): 652-659.
  谭  勇, 梁宗锁, 王渭玲, 等. 氮、磷、钾营养对膜荚黄芪幼苗根系活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26(3): 478-483.
  Smirnoff N. Plant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J].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1998, 9(2): 214-219.
  张冠初, 张智猛, 慈敦伟, 等. 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3): 176-181.
  Mittler R. Oxidative stress, antioxidants and stress tolerance[J].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02, 7(9): 405-410.
  Alscher R G, Donahue J L, Cramer C 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ntioxidants: Relationships in green cells[J]. Physiologia Plantarum, 2010, 100(2): 224-233.
  秦  健, 刘  洋, 方升佐, 等. 光质和光强对青钱柳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1(4): 1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0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