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茶黑斑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毒力测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对合肥市植物园、各公园、苗圃山茶病害进行调查,发现山茶黑斑病发病严重。为了解和掌握山茶黑斑病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条件对山茶黑斑病菌菌落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不同光照条件对该病菌生长影响不大。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
  关键词 黑斑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2-005-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03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diseases of Camellia japonica in Hefei Botanical Garden and other parks and nurser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black spot of Camellia japonica was seriou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of camellia black spo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utrition, temperature, pH and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n the growth of bacterial colonies of camellia black spo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ycelium grew fastest on PDA medium, the optimum pH was 6.0, an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5℃. Different light condition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e fungus of camellia black spot. The results of toxicity test showed that 43%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had the best bacteriostasis effect, followed by 35% tebuconazole·formaldehyde suspension, and 50% carbendazim ultramicro wettable powder had the worst bacteriostasis effect.
  Key words   Black spot;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xicity determination
  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又名茶花,為常绿阔叶灌木,叶色亮绿,树冠优美,花姿丰盈,花大色艳,花期长,是园林绿化常用植物,目前在安徽合肥市也有广泛种植。2016年春季笔者对合肥市植物园、各大公园、苗圃进行植物病害调查发现,山茶叶斑病发生较严重,引起早落叶、落蕾和落花,甚至导致枝条枯死,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树势衰落,严重降低其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经室内显微鉴定,引起叶斑病的病原为叶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 (Fr.:Fr.) Keissler]、山茶炭疽孢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 (Sawada) Stey]和山茶藻斑病 (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等,其中以叶枯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发病最为严重、普遍。为此,笔者对山茶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对3种杀菌剂毒力进行了解测定,以期通过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的途径,并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病原菌 山茶黑斑病菌叶枯链格孢(A. alternate)分离自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山茶上采取的新鲜病叶,经室内组织分离、纯化,获得纯菌株。病原菌于PDA培养基上培养5 d后,用于后续试验研究。
  1.1.2 供试药剂 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3%戊唑醇悬浮剂(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生物学特性研究
  1.2.1 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将直径5 mm的病菌菌丝块接种于20%山茶叶片煎汁琼脂培养基、PDA和OA培养基上25℃培养,6 d后测量菌落直径。
  1.2.2 不同温度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将直径5 mm的病菌菌丝块接种于PDA平板中央,然后分别在5、10、15、20、25、30、35、40℃恒温培养,6 d后测量菌落直径。
  1.2.3 不同pH对菌落生长的影响 用稀HCl和NaOH溶液制成pH分别为3、4、5、6、7、8、9的PDA平板,将直径5 mm的病菌菌丝块接种其平板中央,并于25℃恒温培养,6 d后测量菌落直径。
  1.2.4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将直径5 mm的病菌菌丝块接种于PDA平板中央,置于全光照、全黑、自然光3个光照处理下,于25℃恒温培养,6 d后测量菌落直径。   1.3 药剂毒力测定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毒力。将供试药剂用灭菌水配制成母液后,按比例配制每种药剂的7个浓度梯度PDA平板,并以不添加药液的PDA平板为空白对照。于25℃恒温箱中培养6 d,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以药剂有效成分的浓度为测试浓度计算回归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症状、病原及病原菌培养性状观察
   山茶黑斑病多始于叶缘或叶尖,初期病斑为褐色,后向内扩展成不规则黑褐色大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常造成半叶至全叶枯死,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且病斑上可见成簇或散生的黑色霉层(图1a)。根据显微检查,引起山茶叶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叶枯链格孢(A. alternate)。
   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初期,菌落圆形,白色,随着菌落生长,菌落出现不明显的同心轮纹,中间大部分为浅灰黑色,边缘白色(图1b)。分生孢子梗淡褐色,分生孢子橢圆形、卵形,淡褐色,有喙,具纵横隔膜(图1c)。
  2.2 不同培养基对病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山茶黑斑病菌在20%山茶叶片煎汁琼脂培养基、PDA和O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培养6 d后菌落直径达8.2 cm,其次为OA培养基,培养6 d后菌落直径为7.8 cm,而在山茶叶片煎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最慢,培养6 d菌落直径6.1 cm,这表明该病菌生长需大量碳源,是一种兼性腐生菌。
  2.3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山茶黑斑病菌在温度为5~35℃时均能生长,其中在25℃时菌落生长最快,当温度大于30℃,菌丝生长趋势明显下降,温度达40℃时菌落不能生长,甚至菌丝出现衰亡现象(图2)。
  2.4 不同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山茶黑斑病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pH 3~9均可生长,在pH 5~7时生长最快,在第6 d时,pH 6菌落直径达8.57 cm(表1)。pH过高或过低时,菌落生长速度均较慢,表明病原菌喜中性偏酸的环境,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不适于该病菌生长。
  2.5 不同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山茶黑斑病菌在全光、全黑或光暗交替处理下菌落生长速度大体一致,培养6 d后菌落直径分别为8.45、8.23、8.13 cm,表明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
  2.6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
   3种杀菌剂对山茶黑斑病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43%戊唑醇悬浮剂毒力最高,其EC50为0.009 μg/ml,其次为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 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毒力最低,EC50为0.723 μg/ml(表2)。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症状观察、显微鉴定,明确了山茶黑斑病在叶片上的危害症状,这为生产上直接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山茶黑斑病菌在20%山茶叶片煎汁琼脂培养基、PDA和O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碳源最丰富的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病菌生长所需养分以碳源为主,病菌可能为兼性寄生菌。该菌在5~35℃、pH 3~9均可生长,尤其适宜25~30℃和pH 6的酸性环境,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0℃,菌落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保护、治疗、铲除功能,具有药效强、植物吸收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已在农业和果蔬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病原菌对传统农药产生抗性已多有报道,因此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过程中,应控制传统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当前新农药层出不穷,这为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该文通过与传统杀菌剂多菌灵毒力测定的比较,发现戊唑醇和戊唑·福美双室内杀菌效果更好,说明新药剂在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加快新农药在园林植物生产和养护上的使用和推广,今后应对园林植物病害进行新药剂室内、林间使用试验研究。
   山茶系半阴性树种,喜半阴、忌烈日,在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疏阴湿润地或沟谷两侧生长良好。因此,在园林植物搭配中,要注意山茶有一定的遮阳效果。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合理修剪,通风透光良好,提高树势,结合使用各种高效、环保药剂,可有效控制山茶各类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敬辉,陈宏州,肖婷,等.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1):32-35.
  [2] 曾静,朱学栋,朱菲菲.山茶花的生态特性及其化学研究进展[J].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2014,27(5):53-54.
  [3] 王建伟,钱显明,张炳欣.浙江省山茶花病害[J].植物病理学报,1990,20(2):89-92.
  [4] 何美仙,黄飞来,刘忠良.山茶叶部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110-111.
  责任编辑:郑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