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游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有很大魅力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压力也越来越大,民间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却越来越少,民间游戲这一教育资源急需我们去挖掘和利用。本文着重研究了民间游戏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并以举例法记叙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现状,从而提出一些相对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传统文化
  引言:民间游戏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种的一中,在民间各地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它在许多人的脑海里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是广大民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现状
  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因此有着文化和游戏的双重身份。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各阶段教育压力相对变得越来越重,民间游戏也便面临着许多问题。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于是从小就给孩子找各种补习班,幼儿园的孩子还属于应该肆意玩耍的年纪,但是父母却一步步地逼着他们向前走。幼儿园中本该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课余活动,也渐渐变成了能够美其名曰“增长孩子智力”的益智类活动,例如读书,做题。在幼儿园里便是这样更遑论回到家了,多个大大小小的补习班齐上阵,孩子就算有玩具也是一些锻炼心智提高智商的益智类玩具。本应该与大自然亲近的低年段儿童,却每天孤独的被父母“囚禁”在家中,失去了天性的快乐,也失去了游戏的时光。
  况且,除了上述情况,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运用现状也不容乐观。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幼儿园对民间游戏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不足,使得这一教育资源的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就拿上述例子来说,幼儿园的活动室,操场等,都充斥着一大堆的现代玩具,孩子们的游戏变成了单一的搭积木、滑滑梯、你追我赶等。此外,很多地区的幼儿园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脱轨,导致民间游戏无法展开。例如很多幼儿课本里描述大海,描述沙滩。但是我国幅员辽阔,除了沿海地区,其他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内陆,很少看见大海和沙滩。这样的课程设计就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只有浓重的仪式感。
  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充分挖掘、整理、研究民间游戏教育资源,选择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游戏加入课程当中,若是将地方特色与课程设置相结合,就能够更好地改变目前幼儿园课程的单调乏味。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1.民间游戏促进孩子动作的发展。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孩子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萝卜”、“城门几丈高”等。先拿“跳绳”来说,跳绳这类游戏是大多数人的童年游戏,也算是一种童年回忆。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基本上属于代代相传,几乎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一根皮筋儿,两个孩子双腿撑着,其他孩子要么编儿歌腿法跳来跳去,要么直接用皮筋儿变换高度跳高,要么众人站成一竖排一起跟着口令跳。或者一个玩也可以,正着跳、反着跳、单脚跳、弯膝跳……在这个游戏中,因为简单好玩,既能锻炼孩子的跳、跑,也能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让现在大多数的独身子女感受到与伙伴互动的乐趣。而“萝卜”这个游戏,俗称“萝卜蹲”,相信很多地方的孩子都会玩。将几个孩子随机用萝卜起名,比如红萝卜、绿萝卜、黑萝卜等,然后众人排成一排,第一个小“萝卜”开始喊“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黑萝卜蹲”,在喊口令的同时,做蹲起的运动,然后那个被叫到的“黑萝卜”,再换个对象继续喊口令,继续做同样的动作,并且越快越好。这就锻炼孩子的大腿肌肉和反应速度,在孩子在欢声笑语的同时,又能锻炼身体。
  而一部分民间游戏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抓籽”、“吹羽毛”、“弹蚕豆”、“踢毽子”等。其他先不说,就说说“踢毽子”。这个游戏已经被纳入各种趣味运动的项目了,甚至还成为街头小巷的首要健身项目,基本上很多大叔大妈选择健身的其中项目就是”踢毽子”,可见“踢毽子”这项游戏的有益性。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踢毽子”游戏应该随时有老师监督,在旁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守护,因为“踢毽子”虽然简单易学,但是非常考验初学者的平衡度,若是不小心,就会出现摔倒的情况。但从有益性来讲,这类游戏非常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是值得推荐的。
  2.民间游戏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化更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游戏让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三三两两的一起玩游戏,通过互动、组织、安排、模仿等,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处理好与伙伴之间的关心,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帮助、合作,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上面举例的“跳绳”游戏,跳绳游戏是一项多人活动,需要几个孩子来共同完成这一活动。两个孩子撑住皮筋儿,其他孩子玩,那么谁来玩,谁来跳呢?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小孩子玩跳绳的例子中,很少有实例情况是孩子们为了这两个位置起争执。往往都是孩子们很好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和分配——那就是利用最简单的原则,认赌服输。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通过“石头剪刀布”、“手心手背”等分成败的小游戏来组合队伍或者分配角色,谁输了谁就撑皮筋儿,谁赢了谁就跳皮筋儿。然后再通过跳输这一条件轮流撑皮筋儿,于是就组成了一幅很协调的画面。这便非常有利于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和社交能力。
  而在跳皮筋儿的过程中,拿众人排成一个竖排来集体跳皮筋儿的例子讲。这样的游戏方式,是需要众人拥有极强的默契度和需要投入很大的注意力来完成的。大家一起跳起来,一起越过脚下的皮筋儿,一起再落地,然后重复这一过程。通常情况下,很多孩子会因为紧张,体力不支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提前结束这一活动,但凡有一个孩子出现了差错,那么整个集体都只能被迫停下来。一般玩得很厉害的小组,跳上十几分钟都不会停下来,真正考验了孩子们的各方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些孩子能从这项普通的活动中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合作并且运用合作;而玩得不是很厉害的小组,每次输掉,也不见大家去挤兑或者怪罪“失误者”,没有孩子去埋怨,相反,孩子们还总是笑嘻嘻、乐呵呵的,大家都相处得非常融洽。这便又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锻炼了孩子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使得孩子在这些小游戏中,渐渐地能够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   3.民间游戏能够促进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民间游戏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对游戏规则是否理解的透彻,取决于孩子的自我反省以及对别人的反映监督。这就能锻炼孩子辨別是非,正确评判自我与他人行为的能力。在游戏中,各种民间游戏都是需要小组合作进行的,这就能极大地使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和相处模式。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属于低幼儿童,他们还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阶段,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非常初步地认知阶段。于是他们在天性的驱使下,没有接触社会的各种因素,保留了孩子的本性,总是会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独生子女,这种情况会更加常见。而民间游戏,就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向社会合作发展的能力,渐渐摆脱这样错误的价值观念,避免错误观念的形成,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宽容和理解,这将非常能影响到孩子将后走上社会,认识更多人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
  比如有一种民间游戏,通常活跃于北方,流传于北方,叫“拐子”。玩“拐子”需要先制作工具才能开始玩。“拐子”的原料来自于羊的关节,北方多寒冷天气,北方人大多会在寒冷的天气煮羊肉吃羊肉,而大人们总是会将被吃完肉的羊腿用来制作给孩子们玩耍“拐子”的零件。“拐子”一共由五个小骨头组成,每个小骨头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小骨头都是一个多面体,每一个面是不规则的图形。于是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特点,把每一面都分成不同的“分数”,例如正面是五分,反面是三分,侧面是两分。定好规则后,孩子们就可以组队开始玩耍了。一只手先抛起一个“拐子”,在这个“拐子”还没有落下来的时间里,再用另一只手或同一只手快速抓起剩下的四只“拐子”,在抓起的瞬间一起抓到那个下落的“拐子”,若是没有抓到,就算输了,如果抓到了,就再一起抛到地上,然后一个一个按照瘫在上面的面的不同计算分值,直到某一次没抓到所有“拐子”,才算输,而在输之前累计的分数就是自己最终的成绩。这个游戏非常考验孩子眼和手的协调能力,以及对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并且也能在知晓游戏规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的同时,树立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在每次输掉游戏的时候,学会面对挫折,锻炼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通过这些游戏能够逐渐提高孩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4.很多民间游戏有着非常明确的游戏规则。在规则的强制下,孩子们只能去遵守规则,而这就会使得孩子尽自己的力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将其控制在规则的范围内。这便是培养合作协调能力的良好开端,也是锻炼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的基本条件。比如众所周知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游戏规则也很简单,必须要有一只“老鹰”,一只“母鸡”和多只“小鸡”,也就是一个人扮演老鹰的角色,一个人扮演老母鸡的角色,其他人扮演小鸡。游戏规则就是其他“小鸡”要在“母鸡”的保护下免受“老鹰”的骚扰,“老鹰”可以抓“小鸡”,但是不能抓“母鸡”;“母鸡”根据“老鹰”行进的方向从而做出相应的反映来保护“小鸡”,“小鸡”们要一个一个排好队排在“母鸡”后面,并且一个抓着一个跟着“母鸡”一起避开“老鹰”的追击。一旦“老鹰”抓到了“小鸡”,那么这个“小鸡”就被淘汰了,如果“老鹰”抓走了全部的“小鸡”,那么“母鸡”和“小鸡”全部都会输。在游戏的过程中,“小鸡”们一个一个紧紧抓住彼此、躲闪,保护队尾的“小鸡”不被“老鹰”捉走,而“老鹰”只能抓队尾的一只“小鸡”。所以不论是扮演“老鹰”角色的孩子,还是扮演“母鸡”、“小鸡”角色的孩子,为了参加游戏、投入到集体的游戏中,每个孩子都必须遵守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5.民间游戏还有其他的功能,例如附着儿歌唱和以此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玩某些游戏的时候,必须一边唱儿歌,一边根据儿歌的节奏和内容进行相应的游戏动作。孩子们就可以在游戏中互动交流,逐渐练习口头表达,锻炼记忆词汇的能力,并随之促进语言的发展。比如非常受欢迎的一个民间小游戏“丢手绢”,这个游戏需要多一点的孩子们参与,并且人数越多越好玩。大家围坐在操场上或者活动室里,围成一圈,盘腿而坐。然后孩子们通过“石头剪刀布”或者“手心手背”的方式选出“丢手绢”的人,这个人需要拿着一条小手绢,在大家围坐在一起,并且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开始唱“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的同时,围着众人开始慢慢跳着跑;当儿歌结束的前一秒,将手绢丢到坐着的其中一个孩子背后,然后丢手绢的孩子开始跑,等到被丢手绢的孩子察觉后开始追,若是追上了,那么一开始那个丢手绢的孩子需要重新来一次,但若是丢手绢的孩子反应快,快速地坐到了空着的位置上,那么被丢手绢的孩子就输了,就要由他来重复这一过程。“丢手绢”这类附和着儿歌的游戏,在孩子唱歌跳舞做动作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总结:民间游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它不仅是平时日常活动的首选活动,还是幼儿园课程活动和游戏中,非常适合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方式。民间游戏不应该在社会经济的洪流中被逐渐湮没,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活动的作用,并将其积极投入到幼儿园游戏当中,使得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游戏相结合,促使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提高各种生活能力,同时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何维燕.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 董开慧.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28.
  [3] 胡榆涓.论幼儿园课程中民间游戏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08):290+296.
  [4] 陶怡.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研究[J].才智,2019(04):31.
  [5] 王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27.
  [6] 冯明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刊),2019,16(01):212.
  [7] 龚晓敏.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民间游戏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208.
  [8] 张赫岩.试论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作用[J].黑河教育,2018(10):59-60.
  [9] 马云霞.谈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才智,2018(26):75.
  [10] 张艳.传承民间游戏 让特色之花悄然绽放——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J].名师在线,2018(25):17-18.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博艺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068.htm